如果說前幾年房企回購股份是為了保衛股價,那么最近一些爆雷房企回購,應該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退市的疼痛。
今年以來,已經有新力控股、藍光發展等房企退市。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嘉凱城、泛海控股、宋都股份、中天金融等超10家房企觸發退市風險,同時還有中國恒大、世茂集團、中國奧園、花樣年、祥生控股、佳源國際、力高集團、當代置業等超20家港股房企仍處于停牌狀態。
(資料圖)
退市成為一家房企在爆雷之后再次走向深淵的征兆。因此,包括世茂、金科等一部分房企在近期選擇了回購股份。除了回購,一部分企業也在嘗試進行資產重組以此提振股價。
在這兩年經歷了債券市場的違約潮后,房企在股票市場也將迎來一場滑鐵盧。真金白銀的掙扎如果還有什么能讓出險房企掀起點波瀾,退市可能是其中之一。
繼新力、藍光等企業之后,6月8日,ST泰禾發布公告,公司于6月8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在5月8日至6月2日期間,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天之后,ST陽光城也發布了關于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暨停牌的風險提示公告。
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面臨退市風險,而房企一旦被強制退市,不但斷送了一條融資通道,而且一般會進入三板市場,目前三板市場交易不是很活躍,投資者很難在理想的價格成交個股。
而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上市地位,一部分企業選擇增持或者回購股權。
金科股份增持股權的動作在5月24日之后就開始了。當日金科股價跌停,收盤價為0.96元/股,一只腳已經踏入了退市的邊緣。
5月25日,金科發布董監高及核心骨干高管人員增持股份公告,以及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進展公告。
兩份公告均表示,近期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已嚴重偏離其基本面。因此,高管人員以及控股股東將要購買公司股票。
根據公告,金科董事長周達、總裁楊程鈞等18名高管,擬花費500萬-1000萬元的價格,從市場購入公司股票。
6月5日,董事陳星宏、聯席總裁兼華中大區董事長羅利成等11位高管人員,總計花費142.04萬元,購入了約144萬股。
除此之外,控股股東也在迅速回購公司股份。5月23日至今,金科股份共發布了5份有關回購股份的公告。
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要花費5000萬-1億元回購股份。截止到現在,該公司總計通過4次回購,花費1927萬元,買入了2167.9萬股。
與金科相同,世茂也選擇在近期回購股份。
今年5月,ST世茂的股價大幅回撤,當月累計跌幅超46%,股價最低點卡在1元/股的關鍵位置。
6月,世茂股份發公告,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含),不超過人民幣2 億元(含)。
二者的回購很快便起到了效果,目前,金科的股價為1.07元/股,世茂的股價為1.18元/股,暫時脫離了危險區。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鳳凰WEEKLY地產》:“回購股份可以暫時維持股價,但無法改變資產收益狀況下滑趨勢,而且,還消耗了現金,只能解一時之急、無法根本性扭轉局面。”
而一位上市房企內部人士則表示:“不退市,就保住了以后翻身的機會,至少是希望,但問題是這不取決于企業。”
希望的重組
與此前爆雷房企的債務重組不同,這一輪房企的重組并不是聚焦在債務,也是圍繞著保住公司的上市地位而進行。
金科股份在6月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金科控股控股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科易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持有的“重慶恒昇大業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股權。
在發布這份重組公告后,金科宣布停牌。這又給了金科一定時間的緩沖。
對于資本市場的老玩家——金科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黃紅云來說,通過關聯交易,保證自己的控制權的操作是非常拿手的。
在2017年,金科與融創的股權爭奪戰期間,黃紅云就多次利用資產重組和引入一致行動人停牌來對抗融創的增持。
對此次停牌期限,金科股份預計在不超過10個交易日的時間內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未能在上述期限內召開董事會審議并披露交易方案,金科股份股票最晚將于2023年6月21日開市起復牌。
一位銀行人士表示:“停牌應該不會被計入股價時間,而且停牌時間有要求,A股是有要求停牌事項和對應停牌時間的。”
而一位交易所監管人士則告訴《鳳凰WEEKLY地產》:“停牌本身也是看溝通情況不會讓垃圾公司惡意鉆空子,需要核實很多東西才能公告增持和停牌。”
他表示,增持和停牌都是要交易所溝通同意才會允許,退市是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所以停牌應該沒辦法拖延太多。目前停牌一般也就是5到10個工作日,不會太久,原則上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不會同意鉆空子停牌。
在復牌之后,股價需要重新計算,金科仍舊需要面臨股價壓力。
除了金科,榮盛也在近期公布了其重組計劃。
6月8日,榮盛發展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配套募集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6.44%股權。
榮盛發展第二天就實現了一字漲停,收報1.29元/股,漲幅10.26%。 《鳳凰WEEKLY地產》此前曾報道,榮盛控制人耿建明現在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一家新能源公司——榮盛盟固利,而且從報表看,榮盛盟固利并不賺錢。
《預案》中也披露,盟固利近兩年毛利率分別為-25.90%、-14.83%,凈利潤分別為-5.01億元、-4.94億元,業績持續為負。
沈萌表示:“資產重組在一定程度上為上市公司帶來經營性基礎的結構性變化,改善業績的希望更大,但也要看新注入的資產是否具備良好的盈利性。”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6月9日,深交所向榮盛發展發出《關于對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問詢函》,對其收購標的的持續盈利能力,以及榮盛發展與標的公司盟固利的主營業務協同性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問詢。
漫長的戰爭
面對洶涌而來的退市潮,房企的可操作空間其實并不大。
沈萌告訴《鳳凰WEEKLY地產》:“徹底解決問題的唯一可行出路是,找到白衣騎士注入盈利性強的非地產類資產,但這個難度相當大。一方面是當前市場行情不好,另一方面是好資產注冊制IPO更有利。僅憑自救目前的難度非常大,幾乎都超出了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的能力范圍。”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幾乎很少有房企找到合適的戰投方。
而在5 月 26 日,陜西建工控股集團與金科股份集團高層,就雙方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等事項向重慶市政府做了專題匯報。但金科隨后澄清表示,雙方洽談過了,也向政府作了報告,但目前尚未達成最終的合作協議。
而金科引入國資的消息從去年就開始傳播出來,從重慶國資到陜西建工,到現在仍舊未有實質性進展。
“目前多數地方政府或國資的資金實力也很緊張。”上述上市房企人士表示。
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是廣州房企奧園。近日奧園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披露,中國奧園與中國黃金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中金國測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主要是雙方擬共同促進在全國范圍內產業創新與升級,尤其是在廣州的城市更新,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在中金國測之前,中國奧園已先后引入了山東健康、南粵基金、西安航投科創等企業。
而除了瀕臨退市的房企,當下其他房企的狀況也并不樂觀。在去年密集的“三支箭”政策之后,不管是股權融資還是信用債,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蘇跡象,但當下房企的融資情況卻再度陷入沉寂。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5月房地產企業非銀融資總額為3146.2億元,同比下降16.7%。其中,房地產行業信用債融資1947.2億元,同比下降4.5%;海外債發行110.7億元,同比下降22.5%;信托融資182.8億元,同比下降65.4%;ABS融資905.5億元,同比下降15.2%。
一位房企融資人士表示:“這種緊張狀態一直持續,沒有放松過。”
盡管暫時保住了上市的地位,但房企面臨的困境仍在。在銷售端未能持續回暖之下,保住上市地位,并不能保證股價不會再度探底,那企業就會陷入在股價上不休止的斗爭,看起來就像是一場西西弗斯式的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