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工作在辦公大樓2、3層的中海地產員工,開始頻繁推開步梯間的大門。
(相關資料圖)
以前非常自然的按電梯動作,現在不得不看“眼色”,原本就以成本管控著稱的“利潤王”對內提出了新要求,三層以內不乘電梯,打印紙也要兩面用。
在2021年底萬科提出節衣縮食后,這家濃眉大眼的國企也跟著緊了緊褲腰帶。
而二者的利潤,相差了將近一倍。到去年年底,中海地產還以401.5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蟬聯全行業第一,幾乎是萬科歸母凈利潤(225.2億元)的兩倍。
在那之后,就有人給中海起了個綽號,“卷王之王”。
內卷的世界,沒有盡頭。
《鳳凰WEEKLY地產》獨家獲悉,中海地產近日在內部發起主題為“厲行節約 勤儉辦企”的專項行動,并發布九大具體舉措。
這些舉措非常細致,年初的“打印紙兩面用”已經變成“非必要不用紙”。
將節約“武裝”到食堂
九大舉措里,對干部和中高級員工提出了具體要求,稱“發揮崗位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并相應減少了福利待遇。
其中,境內員工異地交流探親次數由 8 次調整為6次,探親假期由8天調整為6 天; 境外員工回國探親次數由4次調整為2次,探親假期由8天調整為4天。對于M/P序列職級12級及以上員工,交通補貼(含境外)的報銷上限階段性降低至3000元/人月。
原則上,各類會議均應允許視頻參會,非必要不召集異地員工參加現場會議;非必要不印制紙質材料,不發放筆、本、袋等用品;不擺放會議綠植、裝飾物;不單獨制作實體會議背景板及橫幅。切實壓降會議費用、提高會議效率。
出差方面,減少住宿時間,倡導在工作起始日、結束日當天抵達或返程;降低住宿費用,倡導按照標準的80%控制住宿費用;自帶洗漱用品、不配洗漱包;一個班次只安排一位相關同事接送機(站); 盡量安排乘坐同一車輛,嚴控隨行車輛、人員。
招待活動原則上安排在食堂或協議酒店用餐;不得安排高檔場所、休閑養生場所消費;不得提供高檔菜肴、不飲酒;不得互贈禮品、紀念品。
辦公室用紙用電一樣要節約。“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加強低值易耗品管理,提倡無紙化辦公; 持續推廣辦公環境節能減排,嚴格執行人走燈滅,行政部門應及時提醒,定期通報。”
員工活動也被要求調整費用結構,“壓降以各業務線內部員工為主的活動頻次……工會關懷慰問應向一線員工傾斜,助力業績沖刺。 ”
甚至,在中海工作,連“食堂自由”都要成為奢望。
通知顯示“公司食堂應落實報餐制,推行中海通報餐應用程序;按報餐人數采購食材、精準下單,避免源頭浪費;人數嚴控,對已報餐未用餐人員定期進行晾曬。”
之所以發出這樣的行動,中海地產在文件中稱:“現階段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艱苦奮斗是公司基業長青的重要保證。讓我們樹牢節約意識,錘煉過硬作風, 扎實開展‘厲行節約 勤儉辦企’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成本管控能力,奮力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不差錢但也要過窮日子
中海地產也要如此“艱苦奮斗”,讓很多人意外。
截至去年年底,中海地產以401.5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蟬聯全行業第一,比第二名華潤置地多了80個億,而率先提出“節衣縮食”的萬科,歸母凈利潤為225.2億元,只有中海地產的一半左右。
歸母凈利潤一向是反映一家公司掙錢能力的關鍵,在行業下行的時期,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中海的現金情況也并不差。截至去年底,中海總借貸2419.2億元,持有銀行結余及現金1309.6億元,凈借貸比率為32.3%。同時期,“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的現金余額是1813億元,凈借貸比率為45.4%;2020年的房企“現金王”萬科,去年手持現金減少了400多億至1493.5億。
中海不僅現金充裕,借貸比率低,借錢的成本也是業內出了名的“低廉”。在2019年房企境外發債熱潮的時候,中海破過利率紀錄,發行的4.5億美元債券票息僅為3.45%,不僅是中海歷史上10年期債券的最低利率,也創下了當時中資房企境外債券發行的成本最低。今年5月,中海完成發行30億元公司債券,利率最低2.75%,最高也才3.48%。
除了“利潤王”,中海也是“效能王”。人均效能即人均勞動效率,是勞動消耗與經營成果的比較。龍湖和華潤置地這些年都在內部表示,要向中海的“人效”靠齊。
據此前和訊房產的統計,2021年中海以4261萬元的人均效能獨占鰲頭,與排名第二的首開股份拉開近1100萬的差距,是排名第13的金地集團的20余倍。
據中海地產2021年的年報,其去年營收同比大漲30.4%至2422.4億元,員工人數卻由上年的6134人精簡至5692人。這意味著,更少的人創造了更多的業績。也就是說,中海的每個人承擔的工作量比以前更多了。
不論吃食堂是不是真的能把公司吃垮,處處都要節約之下,“茍”在中海變得更難了。
事實上,中海的新一輪“節約”早已從架構上開始。
在這次“厲行節約 勤儉辦企”專項行動開始之前,中海在上個月還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華北區域與北方區域合并,成立了新華北區域,北方區域平臺直接取消;多個城市合并,長春合并哈爾濱,廣州合并佛山等。
有一名前房企人力總監在知乎論壇上感嘆:“業務不能向外生長,便開始大喊‘減負提效’,縮減員工福利,克扣獎金傭金,內部審計部門越來越壯大,公司需要靠‘審計創造效益’也越來越常態化。”
節約是一種美德,什么時候提倡都不為過。但目前寒風凜凜的大環境下,節約聽起來似乎讓人莫名心酸。
去年底萬科在內部高喊“節衣縮食”的時候,有網友調侃:“就沒見過富人能真的過好窮日子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地產行業著實過了好些年手頭寬裕的好日子,現在,考驗革命意志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