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投資者購房需求的原因,離不開幾個因素。
首先,是房子的總體價格,投資者會根據自己的收入與儲蓄衡量自身的購房能力。假如讓一個年薪不到5萬的普通工薪族去買上千萬的房子,顯然并不現實。房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購房者的購房意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再者,房貸利率成本,同樣影響著購房者的購房熱情。4%的房貸利率與6%的房貸利率相比,看起來只相差2%的利率空間,但從20年或者30年時間周期的角度考慮,這個利率成本費用差距也非常大了。別小看每月減少數百元的房貸成本,2、30年累計下來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費用。
此外,購房者的收入預期、資產結構以及房子的增值空間等方面,都會影響到購房的需求。對很多購房者來說,良好的職業前景以及良好的收入預期很重要,好的預期也會提升未來的投資意愿。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與房地產相關的政策環境明顯回暖。對購房者來說,這兩年感受最深刻的,無疑是房貸利率的持續下行。
近三年時間,如果選擇購房的時機不對,那么可能會支付一筆較高的房貸利率成本。根據《2022年中國百城房價報告》顯示,2020年初全國重點城市主流的房貸利率是5.3%,歷經三年時間的調整,目前已有多個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跌破4%,部分熱門城市的首套房貸利率也跌至了3.7%、3.8%的水平。
房貸利率成本的持續下行,對購房者來說,最直接的好處是減輕成本。從某種程度上,房貸利率成本的下降,可以刺激剛需購房需求,同時也有利于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逐漸活躍。
房地產市場的開始活躍,對實體經濟來說,也是一個積極的影響。如今,房地產被視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可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很大。
在資本市場中,隨著房地產政策環境的實質性回暖,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板塊,股票價格立馬受到了提振。包括房地產、銀行、家電、建材等行業,也是深受房地產政策環境回暖的影響,房地產市場的興衰,對不少行業產生出積極的刺激影響。
雖然還貸壓力減輕了、房地產政策環境好轉了,但房地產市場要活躍起來,也并非一下子可以盤活起來。提振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歸根到底還是要看經濟增速的回升以及居民收入預期的提升。政策面已經開始頻吹暖風,接下來就需要看市場真實需求的釋放了。
與房子相比,股票的流動性更強、可操作性更大,但正因為這樣,也導致很多投資者無法在股票市場中堅守長期持股的投資理念。相比之下,因房子的流動性不算很強,而且很多人把房子視為一輩子堅守的資產,反而更容易分享到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增值成果。
與投資房產相比,投資股票更像是一種修行。可以從股票市場中獲取20%左右的利潤,可能是一種投資的本領,但要想從股票市場中獲取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投資利潤,那么更依賴于個人對公司的深刻理解能力以及投資的修行了。
假如擁有一定的閑置資金,在難尋優質資產的前提下,趁著房貸利率低迷實現剛需購房,也許是一種相對穩妥的投資行為。但是,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房地產市場,未來十年大多數房產的增值能力大概率跑不贏過去十年的增值能力,購房只能想著居住,不要再幻想通過購房實現一夜暴富了。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郭施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