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融信中國還是沒能安穩著陸。
大年初五,原本還沉浸在春節氛圍下的市場被融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公告驚起,公告內容稱,由融信發行并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本金總額為4.13億美元的2023年到期8.95%優先票據,已于2023年1月22日到期,本金以及應付利息總計約4.31億美元已到期應付。而截至公告日期,融信中國尚未支付有關款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融信中國表示,將積極與債權人接洽,尋求相關債務的整體解決方案,集團亦將保持項目穩定運營以及銷售和回款力度;如果無法及時與債權人達成解決相應債務的方案,可能導致相關債權人要求相關債務的義務加速履行或采取強制行動。
實際上,除了2023年到期8.95%優先票據違約外,融信已有過爆雷“經驗”。此前于2022年10月25日,融信中國公告稱,公司發行并在新交所上市的6.88億美元的2022年到期8.75%優先票據已于25日到期,本金以及應付利息共計7.181億美元已到期應付,但公司未在到期日支付有關款項。
債務違約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而在未來,融信還將繼續面臨不同程度的債務償還壓力,其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以后境內外公開市場到期債務金額分別達到96.45億元、12.18億元和37.62億元。
截止目前,融信存續美元債的數量還有4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三只債券均在“獅城”新加坡完成發行。作為曾經的“千億黑馬”房企之一,漲潮期內的融信中國自然會將融資眼光拉向更長遠的地標,細觀其于新交所發債的高峰時間段(2019年-2021年),彼時境外發行債券已逐漸成為中資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而大部分的境外債券會選擇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截止2020年3月20日,存量中資美元債達到1927只,規模合計8918億美元,而這其中房地產存量規模最大,占比約為25%。
融信中國存續美元債情況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企業公告
在如此背景之下,融信彼時必然會選擇積極發債,而將新交所納入發債選項,或與其近年來的發行條件變動有關。
與在港交所發行美元債不同,融信中國等房企前往新加坡的原因則主要集中于新交所具有審核較快、周轉較快等特點。對比而言,受限于若干豁免情形,港交所要求若發行人為法人團體或信托,資產凈值須達10億元港幣;新交所要求若發行人為公司,資產凈值則須達5000萬元新幣。
此外,港交所對于年期不超過十年的債券,根據年期和面值收取1萬-5.5萬元港幣不等的費用;新交所則是采用固定費用的方式,其中,對于獨立債券,每次收取2.5萬元新幣,其中包含1萬元的新幣處理費和1.5萬元的新幣上市費。在審核方面,港交所在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合資格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核,并發出上市合資格函,而新交所則是承諾在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合資格申請后24小時內完成初步審核,并發出原則性批準函。
還有資料顯示,新加坡于2017年初便開始擴展實施其相關債券資助計劃,即“全球-亞洲債券資助計劃”,資助期限擴展至2024年底,該計劃主要是為了拓展新加坡債券市場的發行人基礎,為進場的企業提供了另一種便利梯。另一邊,香港金管局也將其債券資助先導計劃與綠債資助計劃進行整合,為符合標準的綠色債券發行提供資金支持。
長此以往,新交所在與港交所的競爭中逐漸吸引到了部分國內地產企業們的注意力,其中便包括了融信,在其現存的4支美元債中,于新交所發行的美元債券可追溯至2019年12月,發行規模最高達到3.24億美元。
除融信中國外,還有不少房企選擇在新交所進行發債。最早于2014年5月,建業地產于新交所發行了2億新元的債券,而其目前存續的7只美元債中,有6只于新交所發行,總規模達到16.6億美元。巧的是,陽光城(000671)也曾青睞于新交所,目前現存的中資美元債中,同樣有6只于新交所發行;另在2022年4月,旭輝也發布公告表示發行一筆2025年到期的可轉債,用于補充公司流動性,發行規模約合2.5億美元,票息6.95%,其向新交所申請將該債券于新交所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縱觀以上與融信一同于新交所發行美元債的房企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均在去年經歷過流動性危機:2022年2月,陽光城披露公告表示,存續規模分別為3億美元和3.57億美元的兩筆美元債未能按在30日豁免期內支付利息,合計約2726萬美元,構成了實質性違約;2022年11月,惠譽方面表示,由于建業地產未能支付于明年11月到期、利率為7.9%的2億美元債券的利息,將其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由B下調至C;同月,旭輝也公開表示,暫停償還所有的境外債本息,彼時,其境外債務總額約68.5億美元,暫停支付的款項達約4.14億美元。
回過頭來再看融信當前的境況,或多或少有些許相似。潮水退去,才知深陷泥潭。自2022年7月的爆雷事件過后,穆迪將融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評級(CFR)從“Caa1”下調至“Ca”,并將其高級無抵押評級從“Caa2”下調至“C”,展望為負面。
境外債陷入雷區,當下的融信中國還存在境內債的壓力。
自去年下半年起,融信多只債券已進行展期,而融信的境內發債主體融信(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債務規模達到107.52億元,債券共10只,六成為公司債,兩成為資產支持證券,另有一成為私募債。于今年內,融信的境內債規模較大,單就7月的行權債務數字就已達到56.5億元。
但據融信(福建)投資集團于1月中旬發布的公告來看,融信并沒有選擇在當下的境遇中倒地躺平,其表示,將在2月1日支付“20融信01”截至2022年7月26日剩余應付未付利息的18%。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