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鏈家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成都、南京、蘇州、廣州、西安、合肥的二手房掛牌量分別為10.13萬套、18.19萬套、14.94萬套、14.40萬套、12.64萬套、11.23萬套、10.45萬套。
眾所周知,二手房掛牌量是市場較為關注的數據,也是居民非常看重的數據。二手房掛牌數量的增多或減少,常常被看作是“有房一族”對樓市前景的態度,也被看作是“無房一族”購房信心的體現。二手房掛牌數量多,意味著居民對市場前景看好。反之,則看空。
多城二手房掛牌數量突破10萬套,能否可以看作是市場回暖的表現呢?房地產市場是否到了變盤的時刻呢?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不能完全確定。因為,二手房掛牌只是一個方面,掛牌后能否形成交易,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能夠掛得多、銷得快,那么,市場就真的回暖了。否則,還只能看作是等待觀望,并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易行為。
事實也是,近期二手房掛牌數量突然增多,主要可能還是“帶押過戶”和個稅免退等政策的支持,而不是居民購房動力激活的表現。因為,居民的購房欲望,可以在沒有什么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激發,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支撐,只能說明居民的購房欲望不強烈。而眼下的市場情況是,居民的購房欲望并不強烈,購房沖動并沒有形成。二手房掛牌數量的突然增多,只是“有房一族”嘗試著對外釋放某種信號。同時,也不排除房產中介以這樣的方式吸引眼球,或者來一次借政策發力宣傳、發力營銷。所謂的掛牌房產,可能原本就在他們的手中,只是沒有完全公開罷了。
這也意味著,二手房掛牌數量的增多,仍是一種表象,到底能否轉化成市場回暖的標志,還需要觀察,需要看待二手房交易的情況。而二手房交易的前提,就是新建商品房交易也要有所顯現,而不是二手房唱“獨角戲”。因為,從二手房的本意來看,主要也是改善性居住狀況發生變化,而不是炒房者手中的新建商品房。自然,二手房交易必須與新建商品房交易相協調。
新建商品房交易要活躍,在政策已經非常豐富的情況下,決定權已經轉移到開發商手中,那就是降價。二手房掛牌數量增多,也不排除居民擔心房價下跌。房價下跌當然是首先從新建商品房開始。如果開發商能夠主動配合政策,出臺降價措施,或許市場真的能夠出現轉機,低迷狀態得到改變。特別在今年“銀十”還趕不上狀態不好的“金九”的情況下,更需要開發商做出改變。如果再不改變,機會一旦錯過,要想再覓機會,就難了。
當然,二手房交易活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新房交易活躍。但總體來講,效果不是十分明顯。好在“帶押過戶”和個稅免退等政策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如果配套工作、服務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或許能夠帶動二手房交易先行,從而激活整個樓市。那么,這樣的現象會出現嗎?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