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三度折戟的皖系房企三巽集團終于來到了港交所的門前。
6月23日晚間,港交所披露三巽聆訊后資料集。這意味著,提交了四次招股書的三巽終于迎來了“春天”。
回顧來看,三巽早在2019年就開始了IPO之旅。2019年10月17日,該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遞表,其獨家保薦人為建銀國際。六個月后,伴隨著招股書的失效,三巽首次沖擊港股以失敗告終。
渴求資本市場的三巽很快又遞交了招股書,但同樣在2020年10月27日失效。隨后,其遞交的第三份招股書也于2021年4月27日失效。
屢敗屢戰之下,三巽繼續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其于今年4月30日第四次提交招股書。而這一次,三巽成功了。
聆訊后資料集顯示,三巽是一家總部位于上海、植根安徽、布局長三角、專注于住宅物業開發及銷售的房地產開發商。
截至2021年4月30日,三巽共有44個處于不同開發階段的項目,覆蓋三個省的12個城市,擁有總土地儲備430萬平方米,分別包括已竣工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的已竣工物業、建筑面積345萬平方米的在建物業及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的持作未來發展物業。
土儲分布來看,目前三巽的腳步僅走過安徽、江蘇、山東三省。其中,公司高達82.3%的土地儲備皆在安徽,分別位于亳州、滁州、淮南、宿州、合肥等9個城市,剩下的土儲則位于江蘇、山東兩省的三個城市。
2018年至2020年,三巽分別實現營收7.24億元、31.09億元和39.46億元;對應的歸母凈利潤為0.58億元、4.42億元、3.67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約為28.6%、31.5%和27%。
對于毛利率的波動,三巽方面稱主要是因為不同物業項目的毛利因物業的售價、建筑及勞工成本及土地使用權成本不同而不同。2020年,由于四個同期新交付的項目(即亳州公館、利辛鉑悅府、利辛文州府及滁州三悅瀾山(瑯琊府))的毛利率下降,導致該公司毛利率下降至27%。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由于物業開發活動增加,加之受結轉周期的影響,三巽近三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一直處于流出的狀態。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26億元、-18.98億元、-3.58億元。
融資方面,三巽大部分的融資均來自信托及資產管理融資。截至2021年4月末,該公司來自信托及資產管理融資的借款在借款總額中的占比為42.6%,2018年至2020年期間該指標分別為42.3%、41.6%、37.7%。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近年該渠道的加權平均實際利率有所下降,但與其他融資渠道相比,依舊處于高位。
2018年至2020年,三巽信托及資產管理融資的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分別為15.1%、12.6%、12.6%。這也拉高了三巽的整體融資成本,該公司同期的整體融資利率分別為14%、12.3%、9.4%。
由于借款總額增加,2019年,三巽的資產負債率從2018年的140.5%上漲至204%。2020年,在公司調控下,三巽該年資產負債率降至135.9%。
截至2021年4月末,三巽的有息負債總額數額在23.81億元左右,較2019年的17.57億元增長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