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出臺《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新政,加快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五個新城規劃建設。如制定差異化的人口導入和人才引進政策,完善居住證積分和落戶政策;探索出臺與中心城區差異化的購房和租賃政策;市、區用地計劃向新城的重點地區和重大項目傾斜;加大對新城財稅支持力度;聚焦新城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實行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等。
提升五個新城產業能級,《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產業園區管理體系,形成“一城一名園”的推進機制,強化政策資源支持聚焦,打響“上海制造”名園品牌,促進新城內外產業園區的聯動發展。圍繞產業細分領域加快引進一批功能型機構、高能級項目、重大平臺和龍頭型企業,打造相關產業的區域控制中心,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企業和機構集聚。劃定產業基地內的工業用地控制線,確需調整的按照“占一還一、就近平衡”原則補劃,推進存量用地“騰籠換鳥”,確保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強化服務輻射功能和產學研創新聯動。
建立獨立完善綜合交通系統,《實施意見》提出要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即30分鐘實現內部通勤及聯系周邊中心鎮,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國際級樞紐。對外,優先推進新城綜合交通樞紐以及與周邊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建設,依托國鐵干線和城際鐵路的建設,加強新城與長三角城市聯系,加快實施市域線(城際線),強化新城與近滬樞紐節點的便捷連接。對內,加快完善以軌道交通(含局域線)為主的公共交通體系;優化新城內部路網結構,加大主次干路規劃實施力度,注重常規公交線網的統籌優化。完善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提高公共服務能級和水平,《實施意見》明確要加強規劃預控,確保每個新城至少擁有1所高職以上高等教育機構(校區)、1家三級綜合性醫院、1個市級體育設施、1處大型文化場館。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增加高中優質資源供給。加快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向新城擴容下沉,按照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標準,加快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到2025年,新城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提升至85%以上,新城街鎮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不低于85%,社區市民健身中心街鎮覆蓋率達到100%。
在住房方面,加大住房用地供給,提供高品質、特色化的國際社區、創業社區、高品質商品住宅等多樣化居住產品,保持新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推進人才安居工程,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規劃建設租賃住房,提升新城“十四五”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優先規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
提升人居環境和城市韌性,《實施意見》提出要強化總體城市設計。到2025年,每個新城至少擁有一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綠地,規劃公園綠地實施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平均森林覆蓋率達到19.5%。新建城區100%執行綠色生態城區標準,新建民用建筑嚴格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十四五”期末,新城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0%。到2025年,各新城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5%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全面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工業固廢高效資源化利用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設智慧安全的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
為加強保護歷史風貌,《實施意見》表示,要開展新城歷史文化和景觀資源的普查梳理,加強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和活化利用,強化與公共開放空間的有機融合。推進新城“城中村”改造和老舊社區微更新,注重服務配套和基礎設施完善,加快舊住房更新改造和多層住房加裝電梯,推進各類附屬綠地開放以及口袋公園、林蔭道建設提升。強化政策創新,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分類細化不同類型的城市更新政策。
《實施意見》還明確,五個新城要找準發展定位。嘉定新城強化滬寧發展軸上的樞紐節點作用,建設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傳感器、高性能醫療設備等產業集群,構筑科技創新高地。青浦新城承接支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大功能,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形成創新研發、會展商貿、旅游休閑等具有競爭力的綠色產業體系。松江新城加強G60科創走廊戰略引領作用,強化創新策源能力,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發展文創旅游、影視傳媒等特色功能。奉賢新城發揮上海南部濱江沿海發展走廊上的綜合節點作用,打響“東方美谷”品牌,打造國際美麗健康產業策源地。南匯新城以“五個重要”為統領,構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7+5+4”面向未來的創新產業體系,建設國際人才服務港、頂尖科學家社區等載體平臺,加快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實施意見》已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除《實施意見》以外,此次出臺的新政還包括《“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政策》《“十四五”新城交通發展專項方案》《“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專項方案》《“十四五”新城公共服務專項方案》《“十四五”新城環境品質和新基建專項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