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股民,我們無比幸運地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去年見證了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千股停牌,今年第一個交易日又見證了千股盤中暫停交易。”昨天,有股民不無自嘲而又無奈地這樣說。昨天,由于滬深300指數跌幅至7%,觸發全天熔斷機制,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這也是熔斷機制啟動第一天就發揮了“作用”。這也讓不少人對熔斷機制產生了懷疑。新浪財經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接近90%的網友認為熔斷機制并沒有保護中小投資者,超過80%的網友認為熔斷機制沒有減少市場波動。
最新回應
證監會稱將完善
相關機制
昨日A股經歷兩次熔斷暫停交易至收市,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今天早盤,股指紛紛大幅低開,其中滬指開盤大跌3.02%,不過隨后金融股、軍工股紛紛拉升,滬指也強勢翻紅。
今天,證監會也終于出面表態。證監會稱,從昨天市場情況看,熔斷機制發揮了一定的冷靜期作用,對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引入指數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還沒有經驗,市場對新的規則有一個逐步調整適應的過程。從境外經驗看,熔斷機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沒有統一的做法,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證監會將根據熔斷機制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然而這一表態卻受到網友的質疑。
另外市場有傳言,1月8日,大股東減持股份政策到期后,會有1萬多億股份集中減持。對此證監會稱,這是不符合實際的。雖然大股東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現實減持需求。從近年來實際情況看,大股東減持60%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進行的,有效緩解了對市場的壓力,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完善規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規定,對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建立減持預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時間內對減持股份的比例進行限制,引導其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途徑減持,既可實現應對股市異常波動臨時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東集中減持對市場造成沖擊。這個規定將于近日公布。
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
昨天不少股民都是想討個好彩頭的,一心盼著大盤能來個開門紅,股市能給自己發個大紅包,但是沒想到在熔斷機制啟動的第一天,熔斷機制果真就來了。有股民說,這是咱們給市場發了紅包啊,錢就“嘩啦嘩啦”地掏出去了。
昨天,2016年首個交易日兩市暴跌,滬深300指數在13點13分跌幅擴大至5%,觸發熔斷機制,個股全面暫停交易,兩市熔斷15分鐘,在13點28分恢復交易。讓股民沒想到的是,滬深兩市在13點28分恢復交易后再度下探,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全天熔斷,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
根據熔斷機制,A股熔斷標的指數為滬深300指數。熔斷閾值為5%和7%兩檔,指數觸發5%的熔斷后,熔斷范圍內的證券將暫停交易15分鐘;如果全天收盤前15分鐘觸發5%或全天任何時間觸發7%,將暫停交易至收市。隨后滬深交易所發布公告稱,交易所已經實施指數熔斷,實施指數熔斷的品種包括股票、基金、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但黃金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交易型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除外。
大廳散戶:休市了不愿回家
昨天下午兩點,記者趕到位于東直門的中信建投證券營業部的散戶大廳,雖然已經不再能交易了,但是股民們還是不愿意走,都在熱烈地討論著。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拉著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工作人員說:“真的就暫停交易了,今天真的就不開了?我還有沒跌停的想跑呢,還會給點交易時間吧。”這老者一臉的不解,他說,自己好像聽說過“熔斷”,但是還沒搞明白究竟是啥意思?工作人員再三告訴他,確實不能交易了。這老者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一個小本,邊寫嘴里邊呢喃著:“熔斷、熔斷……”
昨天的暴跌也讓不少股民很是惱火,由于是熔斷機制啟動了,大廳里來了不少記者來拍照,但是股民們不樂意了,要是被他們看見自己被拍了,立刻就會來找記者要求刪照片,“照什么照啊,你要是能把我的股票照紅了,我就讓你照,這有我的背影,刪了,刪了。”
有的股民則樂觀一些,“不能交易了,咱就打牌吧,總得有個樂子不是。”昨天散戶大廳里陡然多了許多打牌的,不過這打牌的也有點心不在焉,“你說,明天還會跌嗎?真擔心明天還跌,我得來早點,把手頭上還有盈利的都賣了。”
下午三點,散戶大廳里還是有不少股民不愿意回家,“回家嗎去啊,心里這叫堵啊,做飯也不想做,吃飯也不想吃,你說第一天就這樣,多不吉利啊。”后來,證券公司的人過來催大家,股民們這才拿起自己的水杯,一個個神情沮喪地慢悠悠地離開。
權威人士七問七答
再讀中國經濟
如何看陣痛: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日報記者與權威人士“七問七答”,只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件事。今年經濟到底怎么干?
1、供給側改革不是實行需求緊縮,不是搞新的“計劃經濟”。
2、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形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
3、盲目擴建新城區、放水漫灌強刺激,這幾件事不能再干了。
4、當務之急是斬釘截鐵處置“僵尸企業”,堅定不移減少過剩產能。
5、重點任務非常多,但病根都是體制問題,都要依靠改革創新來化解。
6、改革過程不可能皆大歡喜,必然會帶來一些沖擊,但也是值得的。
7、對于新常態的認識,大家都要照照鏡子,不適應的要盡快換腦筋。
8、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把包袱留給后面,將來會得罪天下老百姓。
問:有人擔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帶來一定的社會沖擊,社會能否承受?
權威人士: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國處在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地區、行業、企業發展出現明顯分化,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能皆大歡喜,產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特別是眼下一些發愁的企業可能會更愁,甚至關門倒閉,引發職工下崗失業、收入降低等。但這種陣痛是一朝分娩的陣痛,是新的生命誕生和充滿希望的陣痛,是新陳代謝、是鳳凰涅槃,這是值得的!適當的后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只有退夠,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進道若退。”拿“僵尸企業”來說,是等著這類企業把行業中的優質企業拖垮,最后一起死,還是快刀斬亂麻,處置這類企業從而騰出必要的市場資源和空間?顯然,必須盡快處置“僵尸企業”,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整體提升。
陣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紀90年代,現在我國的實力相當雄厚,經濟發展基本面好,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前景是光明的,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社會就業形勢、財力規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進步,抗風險能力強,只要處理得當,雖有陣痛,但不會很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對我們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對我們改善發展質量、產品質量、空氣質量是充滿期待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同時,對于推進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沖擊,切不可大意。
【注解】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此言出自老子《道德經》四十一章: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昧:暗昧。夷:平坦。夷道,即平坦的大道,引申按客觀規律辦事。若颣:好像崎嶇。向自身的反向轉化,是事物自然規律的運動方式。明此理者,因異于俗人淺識,故似同愚味。用柔弱不過分的做法,使事物達到自身的和諧,是自然規律的應用方式,所以循道而行者,因虛心應物,便如同退縮。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