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在阜陽市召開的園藝作物種質創制及生理生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上獲悉,該重點實驗室近3年來在園藝作物資源收集保存、種質創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建立了安徽省最大的果樹種質資源圃和蔬菜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各類果樹資源 1470份、蔬菜種質資源9280份。
在收集、保存種質資源的基礎上,實驗室創制各類新種質130份,其中彩色辣椒、彩色烏菜、小型西瓜、濃香型梨、極早熟桃、黃肉獼猴桃、大粒軟籽石榴等國內領先的特異新種質36份。挖掘到與果實品質形成、抗性相關的重要基因36個,發表論文115篇,其中SCI論文30篇,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8項,培育國家登記品種10個,省級鑒(認)定品種45個。主持獲得省部級一等獎成果4項,中國園藝學會華耐園藝科技特等獎1項。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張紹鈴領銜的來自長三角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1位國內知名專家應邀參加了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對重點實驗室在梨、西瓜、辣椒、番茄、石榴、烏塌菜、獼猴桃等主要園藝作物資源收集保存、種質創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給予高度評價,并對未來學科均衡發展、實驗室文化與制度建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