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在以“創新”為主題的分組會上,Facebook首席執行官、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進行了對話。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非常關注AI(人工智能)和VR(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他說,2016年會成為消費級VR元年,未來10-15年,VR技術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致力于解決未來十年的問題。具體而言,首先是互聯網的聯通問題,其次是AI的發展問題,第三是VR的發展問題。
對于AI,扎克伯格表示,最近的圍棋大賽引發很多關注,這是AI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雖然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能量依然有限,但是未來5到10年將取得巨大進步。
“AI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會讓駕駛汽車更安全,衛生方面AI也能促進診斷,另外AI還可以研究匹配每個人的基因,對癥治療。”他說,AI的研究速度非常讓人欣喜,相信會有更多的應用不斷涌現。
對于VR,扎克伯格表示,2016年會成為消費級VR元年,“Oculus月底就要發貨,現在還是比較笨重,但我們希望你在客廳看電視、玩游戲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扎克伯格還對創業者建議,創業的初衷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去開一家公司,“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這是很瘋狂的。”(阿倫)
以下為現場對話實錄:
錢穎一:歡迎Jack和小扎
小扎用中文進行開場演講:很榮幸有機會在今年的中國發展論壇和貴賓演講。我一直在光柱兩會和中國的十三五。中國的快速發展讓我非常敬佩,今天和馬云討論創新,我也非常興奮。
小扎: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我還在努力學習中文,但我中文很糟,所以請馬云今天用英語交流,希望大家理解
馬云:學習語言是對另外一種文化的熱愛,和小扎是在9年前的達沃斯上認識的,兩個人在門口聊了三四分鐘,我不知道Facebook是什么,他不知道阿里是什么,但都覺得對方都很有意思。
馬云:當時我們互相留了電話,結果后來他給我打了電話。
馬云說他和小扎都對對方的文化感興趣,從Facebook上看到東西文化的結合,很多人也覺得阿里結合了東西方文化,只有把東西方文化結合在一起才會贏。
錢穎一:下個五年計劃的主題是創新,小扎,你怎么理解創新?
小扎:創新就是致力于解決長期的問題。我們致力于解決未來十年的問題,第一是解決互聯網連通的問題。第二個是AI。最近韓國的圍棋大賽引發關注,人工智能未來5到10年將取得很大進展。第三是VR。計算機每十年計算能力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錢穎一:所以創新就是面向未來。上周的AlphaGo跟李世石的比賽引發關注。圍棋是一種來自中國的游戲。
馬云:創新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用技術來解決問題。上周很多人擔憂機器打敗了人類。我認為未來機器會比人類更強大,但不會比人類更明智。
馬云:比如和人下圍棋,對方輸,我們會很有樂趣,但和機器下,這種樂趣就消失了。我們要意識到,機器永遠比人類強大。有一點是肯定的:人的智慧是人類的核心,機器成功和失敗,它對友情和愛是沒有感覺的,所以我們要用機器來解決問題,作為創新的解決方式。
馬云問小扎怎么看這個問題。
小扎:我贊成你的大部分觀點。
小扎:這次圍棋比賽確實是里程碑事件。人工智能在圖片識別,語言翻譯等應用根本上還是采用相同的技術,數據分析等。
小扎:人工智能的能量依然有限,但是未來5到10年將取得巨大進步。
馬云: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差別是工程師和非工程師的差別。我關注的是怎樣讓我的生活更方便一些。
錢穎一:VR和AR,他們是相互關聯的,能否解釋下如何關聯?怎么看它們未來?
小扎:Oculus月底就要發貨,現在還是比較笨重,但我們希望你在客廳看電視、玩游戲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在已經有人在做4K解析度的設備了。
小扎:我希望未來十到十五年之后,我們能夠感知自己周圍的環境,規劃自己的生活。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專家,但在這么小的眼鏡上可以搭載很多功能。我們希望實現之后,能讓生活更美好。能讓生活更方便。
錢穎一:2016年會是VR年嗎?
小扎:2016年會成為消費級VR年。去年FB就在和三星聯合,今年也會有Oculus Rift上市,會帶來非常好的體驗。能很好地模擬環境。這種感受可能要親自嘗試之后才能體會。
小扎:接下來的一個產品是類似智能手機應用的產品。現在智能手機應用會有更多形態。可能五到十年之后,VR手機也會成為市場主流。
錢穎一:Jack,你愿意在阿里巴巴上賣這些設備嗎?
馬云:沒問題。
馬云:實際上很多技術我都不太懂。這和我開始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很像,當時對互聯網行業不是很熟,只是靠理想把公司做起來的。但現在和當時很像,如果有,我們愿意幫忙。
錢穎一:下個問題關于技術和技術的影響。馬克,你認為過去幾年最大的技術發明是什么?什么是你最喜歡的技術發明?什么技術對中國很重要?
小扎:AlphaGo帶來了很深的感觸。AI研究速度現在非常欣喜。希望會有更多的應用出來。
小扎:如果我們時間夠長,AI會比人駕駛汽車更安全。它在對人的健康和安全方面來說,是最近幾年最大的成就。衛生方面,AI也有促進,能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的有效率。另外AI還可以研究匹配每個人的基因,對癥治療。
馬云:我覺得教授和創業者之間的區別,是教授會預計大的變化。但企業家會從小問題著手,思考技術怎樣解決問題,最終解決大問題。
馬云:大的創新可能要等200年才能完成。我們現在也在看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到來。接下來的三四十年,我覺得技術在人體科學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在過去300年里,人們對太空了解越來越多,但對自身知之甚少,接下來三四十年,人類會更好地了解自己。
馬云:過去300年,我們了解的是外在的世界,未來三四十年,我們會了解內在的自我。
馬云:只是沒辦法讓人更明智,只有有挫折的人生才能讓人變成熟,成熟的人知道要放棄什么,要追求什么。我們在未來要了解我們要追求什么放棄什么,不然會有大問題的。
錢穎一:我們很想知道從創新和商業角度怎么去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馬云:我的一個很好的美國朋友問我,他說他對中國經濟很擔心,認為中國未來幾年會超過美國。我問你怎么這么認為?他說,因為你們這么想。我認為西方文化中,總在尋找競爭對手,研究對手在做什么。但中國文化中,佛教,儒家文化,都是在研究與自然達成和諧。所以我們的文化決定了我們不是這么有競爭性。
馬云:在美國,父母總問孩子,你問老師什么挑戰性的問題了嗎?在中國,父母總問孩子,你跟人打架了嗎?
馬云:中國文化強調智慧,西方強調知識。誰會贏?我認為只有兩種都利用好才能贏。
馬云:兩種文化,兩種宗教,都應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而不是如何競爭。
小扎:我對中國特別樂觀的一點,是中國非常關注理工科教育。未來可能在全球就業方面,可能更需要技術相關的工作。
馬云:我很尊重小扎,因為他本能里很喜歡中國文化,而不是為了在中國做生意。
馬云:中國人在給自己買東西的事很小心,但是在買股票方面卻特別大方。
小扎:我可能是技術出身,沒法像馬云眼光這么長遠。馬云:我是不懂技術,只能說這些。全場大笑。
馬云:美國人對中國知之甚少,但中國人總在研究美國。但在美國,能說中文的人有多少
馬云:我認為,應該以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去觀察中西文化的差異。
錢穎一:對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小扎:我通常會說,你要想著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去開一家公司。這在硅谷是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這是很瘋狂的。
馬云:如果你有夢想,你不會為了錢去做,你會不惜賣掉房子也要去做。
馬云:我當過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會比我強,過得比我好。我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教育官。我希望,技術能讓每個人過得更好。
錢穎一:小扎,祝賀你女兒的出生,你對女兒未來在創新方面,想教給她什么?嬰兒量子力學?你給剛出生的女兒看量子物理,為什么要這么做?
馬云:有些人說,jack我要加入阿里巴巴,我要為你工作。如果你為了贏而加入阿里巴巴,你的未來會很糟糕。如果你為了夢想加入阿里巴巴,你的前途才光明。
小扎:我承諾過我要教女兒中文。我希望教給她的是一種好奇心,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去探索。
小扎:那本書是朋友送給我的,叫《給嬰兒看的量子力學》,我想她也沒看懂。
小扎:我希望她無論做什么,都能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變化變革是一直有人在問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種價值觀對她是有益的。
馬云:我不在乎我女兒做什么,我希望她能去解決一些問題。我們努力工作,就是想讓下一代生活得更好。馬云一講話,小扎就目不轉睛。
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
馬云:接下來的十五年,中國經濟會轉型成為消費拉動。現在是最難受的時期。現在可能要付點代價。接下來我們會著力消費、服務和高科技三個發力點上。
馬云:我們的觀點是未來三五年,重點是怎樣把經濟中心轉向高科技推動的消費領域和服務領域。我們趕上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非常幸運。未來幾十年,消費和服務都是我們能發力的地方。
馬云:我們也很喜歡談文化,因為只講技術,只談賺錢,會把公司引入歧途。
最后一個問題:還有數十億人沒有接入互聯網,在開發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你們有什么建議?
小扎:亞洲有很多人沒法接入互聯網,但中國在這塊做得非常好。互聯網的普及率在不斷提升。研究表明,接入互聯網對減貧帶來很大的幫助,每十個人接入互聯網就有兩個人減貧成功。
馬云:農村的基礎設施需要提升。我們該如何通過技術使農村人受益。我們去過很多農村,發現巨大的潛力。
本場對話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