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屈麗麗
供給側改革的本質在于提供有效供給,然而,是否有效應該由市場來決定,由此,消費升級成為供給側改革之后最熱鬧的話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指出,“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
顯然,這讓蘇寧再一次踩上了經濟轉型升級風口,隨著接手舜天成立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蘇寧從零售業,拓展至文化、金融、地產、投資等大消費、大服務領域的業務版圖也漸漸浮上水面。
2016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帶來的5個提案中,有兩個與拉動消費有關:一個是建議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一個是建議加快跨境電商O2O發展,促進消費升級。前者是撬動中國最基層的農村市場,后者則是方便國人的海外消費。兩者是消費中的一頭一尾,都具有巨大的挖掘潛力。
張近東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今年對于大消費、大服務領域的企業來說,應是我們難得的機遇年。”
在張近東看來,大消費企業面臨諸多機遇,以下是記者對張近東的采訪,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企業家對于消費環境和消費升級的深刻分析。
大消費企業面臨三大機遇
《中國經營報》:你為什么會認為2016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年?
張近東:今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我國也無法獨善其身,所以社會上普遍認為今年對于企業來說將會是比較艱難的一年。但是我覺得2016年并不一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寒冷,或許對于很多企業而言,今年恰恰是難得的機遇年。
從經濟大環境來看,我認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正在轉為“一個發動機”。就在前段時間,商務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消費對中國經濟貢獻率達到了66.4%,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而且這一增長趨勢還在繼續,這對處于大消費、大服務市場的企業而言,帶來的利好是令人鼓舞的。
其實,中國正在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已經在蘇寧平臺上表現了出來。我們前幾天剛剛發布了2015年的業績快報,去年我們全渠道增長達到24%,線上增速達到94%,這是我們啟動轉型發展以來的最大增速,蘇寧的轉型已經進入收獲的快車道。
不僅如此,消費潛力的釋放還能夠帶動文化娛樂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其所產生的機遇,與釋放出的能量,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就拿足球來說,國人對于足球的關注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必將會大力地推動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但是目前我國足球運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尤其是在青訓體系建設方面,針對這一問題我也帶來了一個“關于加強教育資源與足球人才的有效結合,提速足球青訓體系建設”的提案。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對于大消費、大服務領域的企業來說,機遇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近東:最大的機遇來自于我們所面臨的品質消費的機遇。今年,我國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一二級城市收入水平繼續提高,三四級市場城鎮化加速,這些都將帶來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的高增長。
目前蘇寧海外購、蘇寧中華特色館等商品銷售的高增長正是這一趨勢的風向標。2015年國人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今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也報道了國內游客在日本火爆購物的情況,當時報道的購物場景就是在我們的蘇寧LAOX。其實,從去年以來,LAOX幾乎成為了國內游客在日本購物必選地之一,可以說是天天人流如織。國人到境外買商品,這說明,中國人的品質消費時代正在加速到來,這對擁有O2O品質渠道的蘇寧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與此同時,隨著小康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務及文化娛樂產品的消費必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主流,這也將帶動蘇寧酒店、廣場、文化、體育等產業的發展。
第二大機遇是C2B數據化供應鏈引領供給側改革的機遇。近段時間,我看到一些媒體朋友們在報道產能過剩、高庫存、高積壓的問題,其實圍繞這一問題,蘇寧一直在和品牌企業積極探索新的突破路徑。不瞞大家說,今天春節前后這段時間,我除了參加集團重大會議外,其他時間幾乎天天都在接待如三星、海爾、TCL、小米、中興、努比亞、美的、LG等品牌商大佬,共同探討如何提升供應鏈合作水平。
就在兩天前,我們召開了家電品類的供應商大會,數百家品牌商齊聚蘇寧,在會上我們明確提出,蘇寧是開放的,愿意將品牌企業發展電商視為命運共同體,不僅要大力度扶持品牌商發展電商渠道,幫助他們電商部門提升運營能力;還要為他們提供流量、運營、數據、物流、金融和客服等一系列資源支持,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同時,我們還明確提出要借助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服務,共同建立C2B反向驅動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引領設計、制造和訂單供應,帶動上游產業的升級發展。
三是,低成本帶動高投資、高就業、高增長的機遇。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人民幣適度貶值,融資成本下降,給企業的投資創造了非常好的窗口期。
目前,蘇寧O2O模式已經成型,地產投資模型也已定型。我們布局了全國各地的云店、蘇寧廣場,酒店,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廣場、酒店甚至影院的開發建設力度,今年在上海等地,我們會有一批酒店和廣場陸續開業。在今年這樣一個低成本的窗口期,我相信,蘇寧將完成一輪高投資、高就業和高發展的市場逆襲。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企業家會更多地關注自己,而不是市場環境,因為市場環境對于每個企業都是公平的,企業家也無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甚至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市場不好時,越是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蘇寧引力波:打造機遇之變
《中國經營報》:我們看到,蘇寧從一家傳統的零售企業,轉型成為一家互聯網企業,并布局了零售、地產、文化、金融、投資五大產業,能否談一談蘇寧每一次都能轉型和改革背后的真正的動力和原因?
張近東:面對不斷變化、加速升級的外部環境,蘇寧的變革,僅是這個時代發展的一個必然縮影。我始終認為,順應時代,不斷創新是一個企業向前發展的唯一的選擇,這也是我們當初堅決果斷、毫不猶豫轉型的真正原因。但是如何成長為一家時代的企業,我想分享三個觀點:
一是,要大膽地去做逆周期布局。
企業的轉型和創新永遠不是線性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作為企業家來說,在企業發展進入巔峰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最有危機感,開始啟動新一輪的布局;而在企業承受外部巨大壓力和非議的時候,恰恰需要保持樂觀的態勢與堅強的韌性。
對于蘇寧來說,我們每一次的轉型恰恰源于逆周期的布局,1999年是我們空調批發銷售最為火爆的時候,我們幾乎砍掉一半的業務,毅然地轉型零售;2009年更是我們連鎖發展的巔峰期,我們義無反顧地投身O2O零售。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每一次的布局都最終被市場驗證是正確的。
二是,創新往往就是剩者為王。
很多企業都在創新,但是創新從來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情,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大量的資源整合,以及時間的積累。2013年我在美國斯坦福談O2O模式,到了2014年,大量的企業和風投涌入O2O領域,但是2015年,又雪崩似的轟然散去。
回過頭來看,有一些企業玩的是概念,并沒有實質性的舉措;有一些企業只是在某個點上的創新,缺乏系統支持;也有相當一批企業雖然模式很新穎,但是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匹配缺乏,不足以支持走遠路,做長久。所以,我認為創新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往往最后堅持下來的企業才是最成功的企業,堅持到最后的創新才具有價值。
三是,一定要做“大多數”。
企業在最初布局發展的時候,需要做“少數派”,因為只有比大多數人看得遠,具有更前瞻的思維,才可能搶占先發優勢。但是任何一家企業需要大發展,獲得廣闊的市場,那一定要進入大市場,一定要順應社會主流需求,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消費習慣。
比如我們提到的O2O零售、品質消費等,這都是未來的“大多數”。所以,只有做布局的“少數派”,我們才能先發制人;而只有成為未來的“多數派”,我們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