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7只普氏原羚因帶刺圍欄死于非命。
2月20日晚,青海湖邊的志愿者、牧民南加告訴澎湃新聞,當日,他在青海省海晏縣甘子河鄉、剛察縣哈爾蓋等地監測普氏原羚時,發現7只普氏原羚尸體,這些尸體被發現時或在草場圍欄下,或掛在帶有刺絲的圍欄上,“有的鐵絲網太高了,普氏原羚跳不過去,掛到了上面或者在旁邊被狼吃了。他們的羊角都非常好,應該是中年和青年的(普氏原羚),從尸體來看,應該是這個冬天死亡的。”
2月21日上午,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一位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證實了7只普氏原羚的死亡情況,稱管理局將會對這批尸體進行處理,“這7只普氏原羚目前只有殘骸,沒有完整的尸體,都是不同時間狼捕食和掛在圍欄上的殘骸。”
普氏原羚又叫中華對角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動物。它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僅分布在青海湖周邊的小部分區域。青海湖景區管理局官網2014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共監測到普氏原羚1092只,低于大熊貓現有數量。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志愿者們發現,青海湖邊草場上架設的網圍欄隨時有可能將奔跑跳躍的普世原羚鉤掛致死,這對普氏原羚的生存和種群數量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些圍欄的高度一般在1.2-1.5米之間,有的圍欄還帶有刺絲。
一組數字揭示了草場圍欄對普氏原羚造成的傷害。根據青海省林業廳與中國林科院的調查,2008年以前,僅在青海甘子河地區,每年就大約有50多只普氏原羚由于被刺絲掛住、天敵捕食而死亡。但林業廳也表示,自開展普氏原羚棲息地建設后,上述情況逐年下降。
2月17日,青海省林業廳在發給環保組織中國綠發會的普氏原羚有關情況的信息申請答復函中表示,2013年-2014年度普氏原羚死亡情況較少,每年在5只左右,原因有天敵捕食、老弱疾病自然死亡等。2015年7月由于青海省剛察縣境內降水量與同期相比偏多,且經常出現冰雹降雪天氣,普氏原羚幼羔出生大約1個多月,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因此在剛察縣境內發現死亡的普氏原羚幼羔17只。
但青海省林業廳公布的這一數據,引起了爭議。
環保組織自然大學水議題和草原議題負責人邵文杰認為,這一數據可能統計并不完整,“2016年剛開始,就死了7只。”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牧民南加也親眼見到不少普氏原羚因困在圍欄上死去或受傷。此前他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曾說,2013年他和其他牧民就看見有20幾只因為掛在圍欄上死亡,“根據我的經驗,它們的傷口不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南加自發成為志愿者,救助受困的普氏原羚。
不僅僅是普氏原羚,實際上草原有蹄動物都會受到草場圍欄的影響。邵文杰在新浪微博發起的#拆除網圍欄#話題中,網友發布了不少野生動物被掛在網圍欄上的圖片。“這些野生動物,以有蹄類居多,比如普氏原羚、藏原羚,但也有人給我發過大型猛禽被掛死在上面的照片。”邵文杰表示。
針對圍欄等威脅因素,青海林業廳在上述答復函中表示,2016年青海省林業廳計劃開展普氏原羚威脅因子專項調查及防治項目,其中提到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在甘子河鄉達玉村普氏原羚分布區,將部分圍欄降低到1.1米,涉及圍欄98公里;在甘子河鄉俄日村普氏原羚分布區,去除圍欄上的刺絲,涉及圍欄150公里。
盡管如此,作為草原保護建設的一項內容,圍欄仍在不斷延長。根據農業部2007年4月印發的《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總體規劃》,為了草原改良,全國計劃在2020年時累計實現草原圍欄面積要達到1.5億公頃,除了青海、西藏兩省份,還包括內蒙古、新疆、甘肅、四川等地。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