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負面拜年電話 讓人頓時心灰意冷
九旬老太過個年暴瘦16斤
本報記者毛茵
樂觀開朗的古老太過個年卻瘦了16斤。老友盧老師原來每天都會接到古老太的電話,至少嘮嗑半小時,從大年初四開始發現古老太一直關機。盧老師焦急地向心理會客室求助。昨天,武漢晚報記者陪同盧老師探望了住在武昌中北路的古老太,探究出老人一夜間變了個人,竟是因為一個電話引起的。
九旬老人心態陽光生活規律
一句“掏心話”改變一切
90歲的古老太雖然患有冠心病等多種疾病,但病情控制得很好,加上兒子媳婦當醫生,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老人一向心態很好,生活也很有規律。古老太愛看報,每天把喜歡的保健養生內容做成剪報冊。看完后就給好友打電話聊天,交流新聞信息,也談家長里短,思維清晰,口齒伶俐,完全不像個九旬老人。
過年前,古老太看到兒子媳婦里里外外忙,也想搭把手,由于長時間坐著,起身太急沒站穩,摔倒在地。所幸沒有骨折,在床上躺了兩周已無大礙。
大年初一,七旬老人劉先生打電話給古老太拜年。劉先生中風癱瘓在床5年了,倔強要面子的他從來不肯讓家人推他出門曬曬太陽,也拒絕任何親戚朋友到家里探望,更不用說去醫院接受康復訓練了。劉先生開口便是哽咽:“古大姐呀,活得好累呀;生活沒有質量,我都不想活了。”當他得知古老太摔傷后,又向她灌輸:久病床前無孝子,你以為不能動了就能指望孩子們?
古老太聽得云里霧里,當晚就輾轉反側失眠了。老人越想越多,開始不說話,不吃不喝,直到后來不接電話不理人。昨天記者看到古老太見到盧老師時,雖然開始也擠出微笑,但漸漸神情淡漠,甚至目光也有些渙散。
每個家庭要正視老年抑郁
中德心理研究院院長李先富分析,創傷性事件加上負面情緒人際傳遞,改變了老人的樂觀心態。湖北省中醫院心理科湯慧明教授說,老年是人生的冬天,軀體的疾病侵蝕著肉體,無希望感折磨著心靈,所以老年抑郁常常發生。如果不良的情緒不能夠化解,甚至還接受了其他人負面情緒和消極認知的影響,便如同雪上加霜,影響身體狀況,也影響人生態度。
藍天心理盧林工作室主任醫師盧林告訴老年朋友,死亡是一個必然過程,作為親人可以幫助老人“活在當下”,享受晚年。臥床讓熱愛生活的古老太痛苦地體會到需要被照顧這個事實,擔心成為家人嫌棄的對象;癱瘓朋友的抱怨加重了她的恐懼。但此刻古老太在家人的照顧和幫助下是可以恢復往日生活、改善生活質量的。
年近六旬的心理專家湯慧明教授以親身體會,告訴老年人可以選擇四類朋友結交:一是同齡志趣相投的,可以有共同談論的話題,共同的愛好,便于交流互補;二是能一起鍛煉的,都充滿活力,也會積極樂觀;三是要有忘年交,與年輕人交朋友,能讓老人思維保持年輕;四是能聽你傾訴的,負面的情緒一定要發泄出來,有朋友能在你情緒不好時聽你發泄,你就能舒緩輕松。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