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掛號的人群排成長隊。東方IC 資料
日前,北京市醫管局在2016年工作會議上透露,今年將在22家市屬醫院全部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到今年年底,市屬醫院將全部取消現場放號。這意味著,屆時市屬醫院窗口不再提供非急診掛號服務。
據《北京日報》報道,對于不會使用網絡預約掛號的老年患者,北京市醫管局建議老人通過撥打114電話預約掛號,或直接在導醫的幫助下,利用醫院的自助機掛號。
取消現場掛號,能否杜絕猖獗的號販子?
《北京日報》援引業內人士分析稱,推行需要實名的預約掛號,無疑是對號販子“釜底抽薪”,將有效打擊號販子倒號問題。此前一直在試點非急診全面預約的北京兒童醫院也認為,該措施對于多角度打擊號販子見成效。
但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震稱,預約掛號無法根本杜絕號販子存在,只不過讓號販子換一個“工作地點”而已。“反倒給他們提供便利,不用排隊了,動動手指就能掛到號”。
試點醫院:“對于多角度打擊號販子見成效”
北京市醫管局對外宣傳處一張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非急診全面預約工作一直都在做,只是此次會議上提到今年的工作計劃,才引發輿論熱議。
她介紹,去年6月開始,北京市醫管局就在北京兒童醫院進行試點,現在是把這種做法全面推廣。
北京市兒童醫院宣傳中心主任余易安介紹,非急診全面預約主要是為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她說,該院患兒家屬通宵排隊掛號、凌晨開始院內排起上千人長隊的現象十分常見,原本設計承載量3000人左右的門診樓不堪重負,無序的掛號及就醫環境多年來困擾著醫生正常接診及患者的就醫體驗。
該院的一份工作總結顯示,非急診全面預約實施半年多來,減少了“井噴式”掛號高峰,減輕了醫院窗口運營負荷。此外,疑難雜癥患者增加,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減少,門診大廳高峰人流量明顯減少,醫院環境明顯好轉,就醫體驗明顯改善,醫療秩序明顯改善,同時也極大緩解了周邊交通壓力。
這份工作總結還提到,非急診全面預約對于多角度打擊號販子見成效。
專家:“取消窗口掛號無法杜絕號販子”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表示,網上預約掛號實行多年,并未根治號販子倒號行為,“反倒給他們提供便利,不用排隊了,動動手指就能掛到號”。他說,對于那些不會使用網絡、電話預約的患者,取消窗口掛號后反而會帶來麻煩。
王震認為,電話或網絡預約掛號無法從根本上杜絕號販子存在,只不過讓號販子換一個“工作地點”而已,“火車票系統就可以被突破,這些平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漏洞”。
他認為,號販子存在的原因是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應該讓門診掛號市場化,掛號費由市場調解定價,這樣一來就可以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吸引更多醫生向專家發展,號源自然就多了。
澎湃新聞也注意到,一些號販子利用患者不熟悉預約流程等原因,高價“代辦”掛號業務。
2月19日,澎湃新聞以患者身份聯系到一位自稱王先生的男子,其稱可以幫掛到2月20日北京兒童醫院內科號,但總共需要收費300元。
而通過預約平臺正常掛號,該院內科普通號僅為5元,專家號為7月和14元。
多種預約平臺亟需聯通
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預約掛號平臺包括114電話預約、北京預約掛號統一平臺、114生活助手客戶端、北京114微信公眾號以及各家醫院的手機應用、微信公眾號和現場自助預約機等。
但這些預約平臺彼此獨立,其號源數量也各不相同,可能出現患者在一個預約平臺發現無號,但在另外的預約平臺上有號的情況,難免給不了解的患者帶來誤解,延誤就診。即使正常預約,也往往需要在不同預約平臺切換,麻煩頗多。
2月18日下午,澎湃新聞在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上預約2月20日北京兒童醫院內科號,顯示已滿號;隨后通過114電話預約時,工作人員又稱2月20日的號依然可以預約到。
114電話預約平臺工作人員稱,預約平臺上的號源由各家醫院分配,即使是114系統的幾種預約平臺,每個平臺上的號源也不盡相同,“建議患者采取多種渠道嘗試”。
實際上,早在2010年,北京就提出將推進建立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平臺,力爭使各個醫院的預約掛號使用同一個電話或是網絡平臺進行,改變目前不同醫院使用不同預約途徑的現狀。
2月19日,北京市衛計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各預約平臺號源無法聯通的問題確實給患者帶來不便, “這正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工作方向”。她說,取消非急診窗口預約目前只是一個工作計劃,配套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將會逐步完善。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