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林成
在發布近兩年,蘋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動支付服務終于在2016年2月18日來到了中國大陸。中國成為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之后,全球第五個、亞洲第一個上線該服務的國家。很多人認為,國內移動支付領域獲將迎來支付寶、微信、ApplePay三國爭霸的時代。然而,就在Apple Pay進入中國,引發果粉各種狂歡之際,蘋果公司自己卻可能將麻煩纏身。
今早,上海卓旗科技在朋友圈內爆料蘋果侵犯了自己移動支付專利,并提出強烈抗議。
據了解Apple Pay需要NFC功能支持,其目前可以支持以下設備: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6、iPhone 6 Plus和AppleWatch。而這次涉嫌侵權的恰好就是Apple Watch。卓旗科技CEO劉超回復動點科技說:“在手表上使用NFC支付就是我們的專利,蘋果從來沒申請過”。
為了確定卓旗所說的專利的準確性,動點科技登陸了專利查詢網站,還真找到了這份實用新型專利:
該專利提出一種帶支付功能的手環,其中的核心專利是由NFC模塊實現公交卡、銀行卡的移動支付。從其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及相關說明來看,恰好涵蓋了AppleWatch移動支付的核心功能。
卓旗科技稱,保留對蘋果提起相關訴訟的權利。
蘋果遭遇專利門,這并非第一次
·iPad商標之爭
自2010年進入中國以來,蘋果iPad風靡一時,成為都市時尚白領的“身份象征”。但當時,中國內地iPad商標所有權卻并不屬于蘋果,而是在一家名為“唯冠科技(深圳)”的公司的手里。此后,深圳唯冠便對蘋果展開長達數年之久的侵權投訴,唯冠認為蘋果至少應該對其賠償4億美元,而蘋果只愿意賠償1億美元以下,為此,雙方各不相讓,直到后來雙方都耗不下去了,才于12年7月簽署了調解協議,但蘋果也付出了6000萬美元的代價。
·預測電路專利糾紛
蘋果最引以為傲的技術可能就是那顆“芯”,但其也曾陷入過專利門。2014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下屬的校友研究基金會狀訴蘋果,指控蘋果公司侵權,將基金會名下一項名為“預測電路”的技術用于A7和A8系列處理器,以提高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并最終運用到智能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等系列上。2015年,法院判決基金會勝訴,并要求蘋果賠償2.34億美元。
·聊天機器人專利之爭
從2012年到2015年,蘋果旗下Siri機器人與上海智臻的小i機器人在聊天機器人專利上來來往往打了多場官司。小i機器人發明于2004年,此后,三大手機運營商的手機短信客服都使用了其技術。而Siri則成立于2007年,在時間上稍晚,2010年被蘋果以2億美金收購,隨后通過與全球最大的語音識別廠商Nuance合作,Siri實現了語音識別功能。2011年12月6日,蘋果公司首次在其發布的iPhone4s手機上推出Siri。其后不久,與小i的官司便來了。2014年北京市一中院曾宣判蘋果敗訴,此后蘋果又再一次上訴,直到15年,北京高院終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Siri”得以可以繼續在中國地區使用。期間曲曲折折,也可謂峰回路轉。
大公司為何常遭專利門
隨著專利意識的加強,人們也熱衷申請專利,目前網上公開的專利就可能有幾百萬、上千萬件。由于無法完全獲知所有相關人的所有專利,所以,理論上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侵犯了別人家的專利,尤其是像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其產品涉及領域廣,專利需求多,更容易遭遇專利門。同時由于其極高的知名度,很多企業也希望借勢炒作一番自己。尤其在中國,面對其他不知名小企業的侵權,很多企業往往會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當其面對大公司侵權時,則一般不會輕易放過。
蘋果再一次攤上大事,正可謂“小有小的煩惱,大有大的難處”,但作為全球最頂級的公司,蘋果或許應該多長點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