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說吧]返鄉日記 用鄉愁反觀城市
2016年2月19日搜狐搜天下【明說吧】節目內容介紹:
【今日深評】
你寫返鄉日記了嗎?今年春節過后,返鄉日記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這些文字,描繪了鄉村整體凋敝、人情淡薄、物質攀比、生活艱辛、環境污染、聚眾賭博等現象。
不少被媒體截取為新聞標題,例如《返鄉日記:老人因孩子不回家過年在春節前自殺》等。以《一戶山東農家的年收支賬本》為例,其中通過年收支明細賬本,細致還原了農村家庭經濟的現狀,展示醫療養老的尷尬處境、鄉村文化的青黃不接以及新農村建設的困境等,審視鄉土中國現實。今天節目中,《一戶山東農家的年收支賬本》作者會和你分享返鄉感想。
今天我們逆向思維一下,“返鄉日記”是城里人返鄉的觀察,是不是也是城市生活狀態與心境的一種反向觀察?鄉愁固然美麗,但現在居住城市很重要,鄉愁聲中,我們如何審視我們的城市呢?
聽聽啟明怎么說,請點擊上方《明說吧》視頻節目吧:)
親們,視頻內容將會在今晚20點30分準時上線,敬請點擊。
搜狐出品《明說吧》:周一到周五每晚八點半,在搜狐網,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四端同時上線。點擊《明說吧》,我們與您一起縱論天下事。
《明說吧》微信公眾號:明說吧欄目
《明說吧》公眾平臺地址:http://mp.i.sohu.com/s40000233710315/profile
《明說吧》視頻主頁地址:http://tv.sohu.com/s2015/stx/
【昨日節目回顧】23年昭雪 回歸社會有多難?
今天啟明想給您說一個人,他有一個特征“三不”。不會用智能手機,不知道KTV的很多歌,不明白“粉絲”為什么不能吃,您可能要說了,這是個現代社會的人嗎?他是誰?
(同期):法官張勤 今天的宣判到此結束,陳滿當庭釋放。
陳滿:非常高興,非常激動。
記者:將來有什么打算?
陳滿:將來先穩定吧,以后看看還是創業吧,為社會做點貢獻。
是的,他就是農歷小年被判無罪釋放的陳滿。從蒙冤入獄到重獲自由,從28歲到52歲,用了整整23年。今天,我們關注陳滿出獄后的后續新聞,哪些戲劇性的反差值得我們凝視,也讓我們更深刻理解冤案對中國法治、對人的戕害。
媒體報道,陳滿參加闊別二十多年的同學聚會,同學眼中的陳滿從當年學習成績很好、做過學習委員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了五十多歲飽經風霜的男人,各種唏噓。這是冤案對周邊人的影響。另一條新聞則是說出獄后的陳滿,面對外面世界的一些不適應,比如他不會用智能手機,KTV的歌也大都沒聽過,不明白“粉絲”為什么不能吃。說起來,離家25年的陳滿回家了,當年一直想有臺BP機的他,拿到了大家已經視為生活一部分的智能手機,這個“不會搶紅包”的細節,讓人心酸。
一場莫名而來的冤獄帶來的創傷,確實是任憑什么補償都無法彌合的,除了細節上的不適應,我們難以深刻體會的,是冤獄歸來者的心靈傷痕,包括他們的家人。
年前陳滿無罪釋放,有一篇《等待“囚徒”父親》的報道中有個細節描寫“家屬們沒有歡呼雀躍,他們好像聽到了十分正常的結果,開始分配誰坐哪輛車,前往監獄接人”,這種極盡克制的冷靜,在旁觀者看來或許難以理解,但細想想,20多年里,家屬從最開始的絕望無助,到之后申訴過程反反復復的從希望到再絕望,心力交瘁,應該是一定的。陳滿的父親,曾經寫下了77封申訴信。
(同期)陳滿的父親 陳元成:
但是我們還是怎么樣,還是堅持相信,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法律的話不會冤枉咱好人。
(同期)陳滿的母親 王眾一:
我想到我舍不得打我的娃兒,我相信他不會干那個壞事。
說到這兒,啟明想起來前陣子看到的一段網絡視頻,說的是一樁美國冤獄的當事人獲釋接受媒體采訪,他的精神狀態,談吐舉止,讓很多中國法律人感慨,因為我們很多冤案當事人歸來,很多已經語無倫次,精神崩潰,甚至會有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了。
陳滿活著出來了,這當然比什么都重要,陳滿被稱作“活著的聶樹斌”,這個稱呼也讓我們想起聶樹斌案,又好久沒有新消息了,冤案復查糾錯就這么難,當年如果哪怕有現在這種慎重的十分之一,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各方為難了。
陳滿被無罪釋放,民間力量的推動功不可沒,今年71歲的程世蓉老人,中國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退休人員,義務為陳滿冤案奔走,長達11年之久。
而啟明覺得更重要的是,通過個案的追責和賠償,要能督促有關部門做反思,能警醒。哪些人和機構與冤案有關,各自負有哪些責任,都是要經過法律調查,并最終確定的。 有媒體就追問,一個沒有作案時間的人能被判有罪嗎?一個丟失了兇器等關鍵證據的案件能被定罪嗎?一個反復翻供的有罪供述能作為定案根據嗎?
(同期)曹錚 陳滿一審二審辯護律師:
我說是陳滿自己畫的嗎?他說自己畫的,陳滿這時候就憤怒了。
最新消息里,年后陳滿案也將啟動國家賠償程序,國家賠償和錯案責任追究,是冤案糾錯后并行不悖的兩條。啟明想說,追責不僅是冤獄當事人的事,更是國家的事。從對追責的態度,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建設法治的決心與誠意。
最后,啟明想給您念一段陳滿出獄后寫的回家見聞:“2008年地震后新建的新家,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家人的模樣全變了。——我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這一幕。走進家門,媽媽將我摟在懷里,媽媽哭了,一家人悲喜交加。我們約定:從此不再有悲傷,要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是的,但愿從此不再有悲傷,明說吧,期待每一個辦案人員認真細致辦案,維護法治的尊嚴,期待法治的力量更強大,維護每一個人的尊嚴。生命如此珍貴,讓我們彼此善待。
進入今天的速覽時間。
前幾日,我們天天都在說“天價魚”,其中劇情不斷反轉,屢屢出現“神補刀”。要說啥叫“神補刀”,下面說的這事才是“真神”。大年初六晚上,南京市棲霞區一家飯店,某派出所工作人員周某在此請客,30多人總共吃了2500塊錢。周某要求打折,沒有得到飯店積極回應,于是就對飯店人員大打出手。飯店老板一想到當天晚上家人受傷流血的傷痛,“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呢,“南京警察年初六帶人吃霸王餐還打人”的帖子也就轟傳天下。
這事今天的最新進展,是派出所方面澄清,周某并非警察,而只是一個“保安”。周某方面說,只是要求打折,根本就沒想吃“霸王餐”。這事要啟明說呢,30多人才花2500,比起哈爾濱的“天價魚”來,那真是有如鴻毛之于泰山。要是這些哥們去吃“天價魚”,那才叫棋逢對手,大戰三百合也不會分出勝負,好戲啊。
真保安還是假警察,你有你的千條計解釋,我有我的老主意。上圖。不要看錯了,不是停車場,也不是高速收費口,而是山西太原非機動車道的路口。為什么這么設置?防止“中國式過馬路”唄。橫桿一落,誰都甭想亂闖。這一招確實高。說起來這也不算新聞,繼續上圖。這是什么?移動閘門。這是2014年國慶期間,杭州交警使出的殺手锏,這才真叫“放大招”。再上圖,這是什么?是馬拉松比賽的終點線?非也,非也。我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是在合肥街頭,交通志愿者拉起的長繩,他們說,這個比哨子好使。想想也確實悲哀,我們是有無窮的智慧,但怎么就不能勻一點,給我們的文明自覺呢!
文明要自覺,新聞發言人也要自覺發言。昨天,《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正式公布,其中要求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遇重大突發事件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要帶頭接受采訪;政府重大決策,除了保密的需要,都要提前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好,必須點贊。信息公開,才是法治政府、透明政府。
“謠言止于公開”。說到謠言,下有網友在微博上散布謠言,而被禁言15天。什么謠言呢?時間拉回到20年前,1996年“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頭部墜地,造成人員傷亡。這位網友在微博上傳播的謠言真夠嚇人的:至少500人!還說周邊家屬區“蕩然無存”。對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昨天在官方微博上回應,說“因安全和保密原因,火箭發射場周圍絕不允許有家屬區或者居民區,也不允許任何閑雜人等入內。”網友散布的死亡人數屬于“謠言”。網友稱他的消息來源是國外媒體,有點腦子好不好?西方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外媒的報道你能相信嗎?希望大家以此為戒,不信謠不傳謠,做守法的好公民。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