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汪清林報道:不少人認為春節期間看病不吉利,即便有小病小痛,也要忍到節后就醫。2月18日,記者走訪省城各大醫院發現,門診大廳病人扎堆,前來掛號看病的人數之多堪比春運。特別是心血管、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患者,比平時多了一倍。與節前“出院潮”相對應的是,節后幾個工作日,各家醫院迎來了“住院潮”。
除夕當天,50歲的南昌市民劉先生通宵打麻將受了風寒,后來感冒加重。由于忌諱新年頭一天就去醫院看病吃藥,認為感冒是小病,抗一抗就能好,結果昨日出現胸悶、氣短、惡心等癥狀,被家人送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讓家人大吃一驚:劉先生患的是急性心肌炎。
南大二附院急診科主任吳利東說,像劉先生這樣的市民不在少數,認為春節看病不吉利,結果耽誤病情。醫生介紹,春節期間是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心絞痛、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冠心病等疾病的高發期,患者要特別注意。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能因為舊習俗抱著“能拖就拖”的想法,應及時診治。
為什么醫院會出現節后病人爆滿的現象?醫生認為,除了市民春節忌諱就醫外,可能和節假日期間,值班的醫生護士不多也有關。另外,很多外出打工的子女回老家過年,也會趁著假期帶老人來大醫院看病。“平時我們都不在家,過年難得有時間,所以帶父母到大醫院做個全面檢查。”在外打工回昌過年的杜先生說。
專家介紹,出現“住院潮”的現象跟節日里暴飲暴食、作息時間混亂有關。身體抵抗力弱的兒童,容易患上感冒、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有些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病號,也容易犯病或加重病情。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