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趕不上房價的步伐,所有在北上廣深漂泊的年輕人都有一個購房的夢想。
澎湃新聞采訪了六名在一線城市漂泊的小城青年,他們有些剛剛開始就業,有些已經打拼許久,有些還顯稚嫩,有些已經為人父母……這個春節,他們隨著全國返鄉大潮回到家鄉,當地樓市或好或差,自己的父母親友有些在當地購房。
可無一例外的,所有的青年最大的愿望都只是想在自己工作的一線城市買下一套房,真正安家。
1、河南準爸爸:爭取明年給將出生的娃在北京安家
人物:馮輝,已婚,河南濟源人
馮輝在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主要做的是偏向城市產業規劃的工作。
這次回老家過年,他的直觀感受就是老家的車多了,人滿足度很高。
“2008年我讀研,那會兒回家,就我們周邊買車的還很少。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雖然小地方收入不高,人均收入也就一個月3000元左右。但是對比房價,壓力并不是很大,所以大多數人生活過得很開心。”馮輝說。
而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他還是想要在北京有一個自己的家。但是說起北京的房價他不免發出感慨:“北京購房的總價,簡直是按照個人剩余工作年齡總價值來恒定的,好像在北京的漂漂們,一輩子就是為了一座房子似的……”
即便房價高昂,他還是覺得在大城市置業更好。“小城市,自身人口少,產業發展慢,人口吸引不足,房子的需求度在逐步下降,覺得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即將當爸爸的他也準備明年給家人一個穩定的住處。“明年估計可以吧,主要是不想用家里的錢,準備靠自己。”
這兩年很多地方房價有明顯下降,馮輝說他們老家房價一直是持平,從實際成交的價格看,只是略微降低一點。2013年差不多均價3700-3800元/平方米,現在也就是3600-3700元/平方米。
據小馮說,他哥哥年前剛買了個房子,價格大約在3400元/平方米,140多平方米,位置目前稍微偏了點。按他哥哥的說法,住了樓房的都想要電梯房,所以換換。
“小地方人一般不買二手房,所以從供需上來說,新房的需求還是有持續性的。在大城市,二手房的地段往往不會太差。”他說道。
雖然北京房價越來越遙不可及,但小馮感慨道:房有限而人無窮,總有前赴后繼的人來北京輕易把房子給買了。
2,為在上海買房連夜領結婚證
韋杰,已婚,江蘇大豐人
韋杰在上海的一家研究機構上班,在他看來“腦子被門夾了才回老家去買房”。
目前來看江蘇南京、蘇州的漲勢喜人,但其他地方卻比較糟糕。可以說韋杰趕在了上海房價又一波上漲前購置了房產。
2014年8月,韋杰選擇在上海購房,目標選定了位于嘉定的一個樓盤。“合同價16100元/平方米,一手房,當時是市場低位,算挺便宜了。”
但是小韋的購房經歷并不順暢,原因在于江蘇和上海兩地的制度互相沖突。
“我要用我父親的公積金貸款,我父親的公積金貸款根據江蘇省的政策,只能給單身子女購買首套房用。而上海的政策是,非本地戶籍必須要已婚才可以買。所以我父親的公積金貸款需要我單身,上海買房需要我已婚。而且,他的公積金貸款,還需要我提供購房合同才能貸出來。沒有結婚,我哪來的購房合同呢?”韋杰有些哭笑不得。
但韋杰對上海房價的認識是房價不會跌。按他的話說,全家身價加起來,支付能力也就150萬左右。再不買房,在上海就買不到150萬的房子了。
于是韋杰第一天去民政局辦了一個單身證明,第二天又去辦了結婚證。拿著結婚證去買了房,交了三成首付。然后把購房合同和單身證明寄回江蘇老家。
在他看來,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會去大城市發展,很少有年輕人在外工作回老家購房。
“除非出大政策消化三四五線城市庫存,出大政策鼓勵大好青年返鄉就業建設美麗家鄉。可是大好青年,兩口子,一個是江蘇的,一個是湖南的,你讓人家去哪里返鄉置業。”
說到趕在樓市政策出臺刺激前就購房時,韋杰高興地說,我買的時候總價152萬,現在的話市場價在200萬左右,最高的掛牌價有230萬了。
3,不能在上海買房的金華單身漢:買了套嘉善的房子
嚴肅,單身,浙江金華人
嚴肅今年三十出頭,在上海的一家公司當總監,因為還是單身因此無法滿足上海的購房條件。
2015年6月,他在浙江嘉善買了套房子。按照他的說法“老大不小了,沒有點固定資產不行啊,沒車沒房”。
因為嚴肅單身上海限購,而且他覺得嘉善的房子水分不太多,交通也算方便,也靠近上海,因此在去年出手買了房。如果買回老家金華的話就根本沒法住了。
“也沒想過要賺錢,就是感覺得買一套了,然后打算找個女朋友,類似浙江上海的,腿要細。”小嚴笑著說道。
按照他的想法,在嘉善購房還是暫時性的,以后還是打算在上海定居,到時候就賣掉嘉善那套,然后在上海購房。
4,江西小伙回家后驚嘆當地有樓盤房價過萬
李平,已婚,江西廣豐人
李平今年二十多歲,在上海的一家公司上班,選擇在上海購置了房產。
“春節回老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有很多工地,現在沒有了。”李平說,“老家的商品房市場現在直觀看來就是降價。”
據李平說,“2011年,廣豐最貴樓盤均價在1.2萬元/平方米,一售而空。最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不相信的。有幾位親朋好友打算去買這個樓盤的房子,被告知千真萬確賣完了,想買也沒了,坐實了這個樓盤暢銷的消息。”
均價1.2萬元的樓盤對于一個縣城來說,的確令人詫異。李平說因為這個樓盤在縣城最中心的位置,而且只有一棟,據說買的人都是一些在外做生意的人,然后有一些閑錢才買的。
據小平了解,2013年開始,廣豐一些新樓盤的去化已經很慢了,在比較偏遠的位置,均價只有五千多。一手房去化慢,使得很多二手房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由于之前的二手房成交價較高,很多房主不愿降價出售,但是隨著商品房逐步回歸使用屬性,投資屬性越來越弱,有效需求越來越少,很多二手房難以成交。
雖然上海的房價高,但是小平結婚后還是選擇在上海寶山購置了一套房產。“對于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想在上海購房確實不易,除非是做金融行業的。我們是雙方家庭一起湊的首付,然后在上海買了房。”小平說道。
5,湖北女青年:結了婚只想扎根在上海
廖梅,已婚,湖北武穴人
廖梅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她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但是還沒有在上海買房。
這次春節回家過年,她覺得老家的房地產開發建設還可以,但是銷售情況不怎么樣,“結了婚的還是想扎根在上海”。
目前武穴的房產庫存周期在一兩年內,加之武穴是人口外溢城市,市場并不好。
她從親友們口中了解到,目前武穴市很多項目都因資金不足而建建停停,按時竣工的不多。很大程度上與資金鏈緊張不無有關。目前開發商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當地許多中小開發商依靠民間融資籌集資金。“房子確實不好賣,開發商更加沒錢”,使得當地的樓市情況更加糟糕。
在廖梅看來,在上海工作,結了婚都想扎根在上海,并且在她身邊的很多女性同事研究生畢業的都有落戶的條件。
“本來打算今年就在上海這邊買房的,但是因為家里出了一些突發狀況,就要往后耽擱了,估計要再過一兩年。”廖梅說,“對單身青年來說,可能會在城市間流動,工作生活存在流動性,但大多數結完婚都會考慮在大城市定居。”
6,東北小伙深圳買房一年漲了80%
趙于青,已婚,遼寧錦州人
趙于青今年三十歲出頭,在深圳工作,其見證了深圳房價的又一輪上漲。
“深圳房價去年上漲少說也有50%,價格實在太高了。”小趙說道。
在深圳工作的趙于青選擇的是在東莞買房。“老婆在東莞,是在學校做老師的,比較穩定。而且東莞離深圳也不遠,出于這個考慮,就買在了東莞。”
令他高興的是,雖然沒有在深圳買房,但隨著深圳新一輪房價的上漲,也帶動了東莞樓盤的整體價格。
“去年2月份的時候我們付的首付,當時買的價格差不多是1萬元/平方米,現在基本已經達到1.8萬元/平方米了。”他說。
作為一個北方人,趙于青并沒有想回老家購房的想法。
在他看來,東北整體地廣人稀,土地出讓也多。但是需求面來看,人口外流情況還是很明顯的。“說白了,在東北的人并不是買不起房子,而是家里不缺房住,很少有人想在當地買幾套房做投資的,而且老家當地也沒有什么產業。”
(應采訪對象要求,以上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