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風 繪
相比以前,現在不少學生的假期增加了“私人訂制”的實踐性內容,還有親子互動的作業。過完春節,眼看就要開學了,不少孩子發現假期的作業還沒完成,家長們只能在工作之余幫著搞“突擊”。
現象 開學前全家“代勞”作業
這幾天王女士忙壞了,白天上班,趁著午休時間還得到附近的打印店幫孩子打印作業。晚上回家吃飯,又得“點燈熬油”幫孩子完成假期作業。王女士說,女兒上小學一年級,今年寒假孩子除了語文和數學作業外,還有一項實踐性作業,內容是將過年生活的照片,以圖畫加文字的形式制成海報,開學后全班進行評比。孩子只有六歲,識字不多,做起來有些摸不著頭腦,王女士就跟丈夫分工合作,她負責畫畫,挑照片,孩子爸爸負責文字創意。
“現在小學生書面作業總體在減少,這絕對是件好事。但有些非書面的作業,孩子做起來有些吃力。”家住三橋的馮先生說,兒子上學之后,他們夫婦倆的手工制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了完成孩子兩篇讀后感、一篇觀影感受的寒假作業,他們算是“全家總動員”了,還特意買了一臺彩色打印機。“作業不僅有文字部分,完成后還得配圖、裝飾,最后要制成報紙的樣子,還要打印出來”,馮先生苦笑著說,“為了能讓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更高,我還學了PPT制作。”
“雖然孩子很喜歡老師布置的作業,但畢竟年齡太小,沒什么動手能力,有些實踐作業真的只能由父母代勞。這些作業就像是留給家長的一樣。”學生家長孫女士說,寒假時間并不長,加上過年走親戚出游,也沒剩下幾天。一些家長認為,希望給低年級的孩子留一些務實的實踐性作業,像學會自己洗衣服、干家務、用壓歲錢理財等等,讓孩子真正參與其中,可能效果會更好。
專家
家長不要過度參與 應多陪伴
西安市教育學會原會長許建國表示,對于“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來說,社會實踐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參與洗襪子、擦地板、倒垃圾等家務活動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假期少布置筆頭作業,多布置實踐類、閱讀類作業,符合國內外教育和學生成長規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許建國說,對于這些社會實踐作業,并不排斥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但目前,有一些家長主動提出“代勞”,存在過度參與作業的現象,這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一方面是家長虛榮心在作祟,希望孩子的作業得獎、拿高分,另一方面是老師在評價的時候缺乏甄別,家長代勞的作業如果被表揚,就可能助長更多的家長代勞。
許建國建議,實踐性的作業只有學生自己參與嘗試,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進步,家長只要能起到督促、支持和鼓勵的作用,達到增強家長與孩子間的交流效果即可,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家長的關注和適度的陪伴也是需要的,也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幫助,比如教會孩子查字典、使用輔助工具,但一定不能讓孩子在作業過程中養成對家長的依賴,應注重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的意識。
記者 龔偉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