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評】
哈爾濱天價魚事件,新消息不斷“神補刀”,官方調查、民間說法,劇情不斷反轉,可謂拍案驚奇。這包括第一回“哈城挨宰怒維權 網友聲援罵翻天”、第二回“劇情反轉來得快 游客被宰冤不冤”、第三回“游客現身斥調查 冒名簽字太可怕”、第四回“涉事飯店被起底 問題重重太可疑”。
沒有聯系到當事人就匆匆公布結論的調查部門,損害的是什么?疑似沒有“野生”登記、被指違規經營的飯店,折射了哪些市場亂象?接下來,哈爾濱天價魚事件的劇情,會不會再度反轉?不斷反轉的劇情,教訓了多少發聲人?各方力量的“神補刀”,“補”出了多少真相?
聽聽啟明怎么說,請點擊上方《明說吧》視頻節目吧:)
【今日速評】
1中國油價貴 “真兇”是稅多?
2養老保險雙軌制 為何十年過渡?
3過年后 留守娃的心碎別離!
4華陰市政府成被告 對敗訴不理睬?
親們,更多內容,請觀看2月17日晚20點30分搜狐視頻節目《明說吧》。
這是周一到周五每晚八點半,上搜狐網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點擊“明說吧”視頻,啟明與您一起縱論天下事。
《明說吧》微信公眾號:明說吧欄目
《明說吧》公眾平臺地址:http://mp.i.sohu.com/s40000233710315/profile
《明說吧》視頻主頁地址:http://tv.sohu.com/s2015/stx/
【昨日節目回顧】中國留學生發持槍照 玩笑遭“遣返”?
(電影《暗物質》片段)
今天我們深度的話題跟剛才這部電影有關,為何這樣說?賣個關子,我們先看一個留學生在網上發的話:“這學期我這么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
盧剛的恐懼?盧剛是誰,就是剛才電影里劉燁扮演的人物原型,1991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這位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射殺了教授等5人,引起巨大恐懼,事情被改編成電影。25年后,2016年最近幾天,同樣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讀書的留學生倪某,也引起了恐懼。
媒體的報道大致是這樣的:這個倪某喜歡玩槍,他在社交網站INS上發了兩張持槍照,就是這兩張,就被開除,吊銷簽證、遣返回國,但其實呢,媒體這么報道并不準確,最新消息是開除的事并沒有最終有確定,還有回旋余地。
愛荷華大學發言人郵件回復了中國媒體采訪稱:“該校危機處理小組認為言論未造成風險,沒有發出校園警報,但是已經采取必要措施,來保護校園和學生的安全。”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私人允許擁有槍支,在網上秀兩張持槍照,根本不算是什么事。事實是,該生被學校開除、吊銷簽證、遣返回國,并非因為他在網上發持槍照,而是因為他所發的如下一段文字:“這學期我這么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
當然,倪某在INS上確實上傳過“槍”的照片。“槍照”與他那段文字的邏輯關系是這樣的——“槍照”證明他確實持有槍支,有槍支就有條件“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
“盧剛的恐懼”到底有多恐懼?我們得把時間拉回到1991年11月1日。當日下午三點半左右,盧剛進入了物理系大樓開專題研討會。在旁聽約五分鐘后突然拔出左輪手槍。
(電影《暗物質》開槍片段)
25年前,盧剛首先擊中的是他的導師,恩師,47歲的戈爾咨教授,在其倒下之后,又在教授腦后補了一槍;然后,他又朝他的導師助理史密斯副教授身上開了兩槍。緊接著,對在場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27歲的山林華博士,連開數槍。隨后,他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克森,又沖入校長辦公室,向副校長克黎利前胸和太陽穴連開兩槍,朝學生秘書茜爾森開了一槍。隨后,盧剛飲彈自盡。
我不厭其煩敘述整個過程,就是想讓大家感受一下,所謂“盧剛的恐懼”到底有多恐懼。倪某,你說是開玩笑,但誰知道你是真玩笑,還是假玩笑?
我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你看,兩個人背景相同,都是中國留學生,又都是在愛荷華大學。盧剛當年的殺人動機據說認為博士論文最高獎學金應該由自己獲得,卻偏偏給了山林華;而倪某這個玩笑的邏輯則是:我已經夠勤奮了,如果你們還讓我掛科,那我就要讓你們體會上“盧剛的恐懼”。對比一下之后,你會發現倪某體現的“犯罪動機”與盧剛當年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關于這事,這兩天媒體評論很多,有人說這事折射出中國孩子法制意識的淡薄,還有人分析說中國留學生普遍不了解美國文化與美國的法律。這些觀點都能站住腳,但也有忽略的地方。
在我看來,倪某的“玩笑”觸犯的可不止是法律的禁忌,還有道德的禁忌。盧剛事件當時震動中美,被拍成電影,這起悲劇是永遠的痛。無論你信不信,我是相信倪某確實只是開個玩笑,但倪某將“玩笑”建立在別人的巨大痛苦之上,用“玩笑”去揭別人的傷疤,這對于愛荷華大學的師生,構成的傷害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對生命的敬畏,對別人巨大不幸的悲憫,那你有朝一日真的就可能成為另一個盧剛。
對于廣大的中國留學生來說,補上“法制觀念”這一課是必須的,今年1月,3名中國留美學生凌虐同學案獲刑6至13年,刑滿驅逐出境,被告人的律師鄧洪說,幾名學生沒想到自己竟然闖了一個美國法律有可能判決“終身監禁”的大禍。
今天之所以拿倪某的玩笑說事,針對的不是一個留美學生和他的玩笑,而是玩笑背后所散發出來的人類的自私和狂妄。我有必要提一下當年盧剛事件中那位被害的副校長安妮•克黎利女士。事后她的家人以她的名義捐錢成立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基金,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學生的心智健康。安妮的家人還發表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其中說:“安妮相信愛和寬恕。我們也愿意在這一沉重的時刻向你們伸出我們的手,請接受我們的愛和祈禱”。
明說吧,補上“法制觀念”很重要,而完善人格,培養悲憫心、同情心、寬容心,培養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識,你才能獲得尊重。感謝安妮•克黎利的家人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接下來看幾條我們關注的新聞:
這兩天,哈爾濱“天價魚”事件撲朔迷離,備受關注。今天有新消息說當地的初步調查結果出臺,認為不違規。啟明注意到一個細節,當地有關部門的調查只對店方做了取證,沒有提到聯系上涉事的消費者。一面之詞,是不是略顯倉促?再說過于著急出結論,平衡原則都顧不得,是不是為所謂的新聞反轉埋下伏筆呢?
而對比鮮明的是,你聯系不上,媒體卻可以聯系到當事消費者,而且據消費者說,對方提供的簽字是偽造的。你看,結論不能著急公布吧。多容易被打臉啊。
好不容易放個假,出來玩卻玩的不開心,不管是吃飯,還是逛景點。這不嘛,北京又有導游辱罵、威脅游客的視頻爆出。我們來看一下。
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看的并不清楚,但能看到的是,這罵人罵的是夠狠的。有網友說,像北京這種一日游的項目,基本就是唬人騙錢,走馬觀花看幾個景點,下車拍照,上車睡覺,觀景短,體驗差,但卻一直有市場。是啊,我們的城市在為零散游客提供公共服務上,是不是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類似一日游這種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旅游項目,除了加強管理,還應有分流疏導才行,包括為自助游提供便捷的環境,讓大家不參團,也能玩兒好。
說到這里,啟明倒是看到一條有技術含量的新聞,甘肅有個在押的嫌犯據說因為沒擦鼻涕,被5名同監人員打死。在看守所里非正常死亡不稀奇,在前幾年甚至很熱鬧,但死亡的原因和方式往往很神奇,比如今天這個。按照慣例,非正常死亡背后總有監管人員瀆職存在,當地也已經展開了調查,但牢頭獄霸長期存在,躲貓貓等各種奇葩理由致人死亡事件時不時發生一次,我們不能一劃而過,先從個案調查清楚。
蹊蹺要在陽光下曬一曬,比如今天被媒體追問的賣地收入,近17年中國賣地收入超過了27萬億,但錢去了哪里卻似乎成了秘密。財政部2007年發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就規定,地方要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而財政部報告顯示,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支出僅占當年土地出讓總出入的1.59%。
要我說,正是類似賣地收入這種事秘而不宣,得不到監督,才有了官員腐敗的環境,錢去了哪里,怎么花的,花的時候有沒有經過民主程序授權和監督,這個問題必須盯緊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