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聯想集團“罕見”地反擊一家自媒體對自己的質疑。
2月15日,自媒體“商業人物”發表了作者、前著名媒體人遲宇宙的文章——《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文章列出楊元慶執掌聯想集團15年來業績,連番質疑楊元慶的并購戰略、高達上億元的年薪是否合適以及帶領團隊的能力,并反問聯想集團還值得投資嗎?
正在轉型扭虧中的聯想集團原本外界質疑聲就頗多,該文推出后,引發業內人士在社交網絡廣泛傳播。“商業人物”還特意列出遲宇宙曾在閱讀聯想檔案后撰寫出版的《聯想局》一書,增加了《真相》一文的分量。
16日,聯想集團的自媒體公號“不停聯想的人”開始反擊,標題:《你是一個合格的自媒體人嗎?》。
聯想稱,《真相》一文標榜以“真相”,卻存在數據失真、偷換概念、斷章取義、陰謀論調等問題。
《真相》的邏輯是楊元慶帶領下的聯想集團曾在2004年業績達到了巔峰,此后就斷崖式下滑。原話是:“這場并購最終推動2004財年稅前利潤達到聯想集團分拆以來15年最高的112750.70萬美元,自此便開始呈現斷崖式下滑。”
但靠數據說話的業績不佳推斷卻出現重大失誤,被聯想抓住了小辮子,也影響了整個文章的邏輯推理。聯想稱,前段文中的美元應該是港幣,聯想公開披露的財報2004財年,稅前利潤是11.25億港幣;2005財年則達到了11.74億港幣。
遲宇宙文章中還寫道,“十年前,聯想集團2004財年營業額225.55億美元,稅前利潤11.28億美元;收購IBM后進行整合的2005財年,營業額為1035.51億美元,稅前利潤6.59億美元。”
聯想稱,在這么重要的數據對比上,作者毫無嚴謹精神,數據與真實相差甚遠——事實上,聯想2004財年營業額231.76億港幣。作者寫的225.55億美元和事實竟然相差了七八倍之多。以此為例,隨后的11.28億美元、1035.51億美元、6.59億美元竟然沒有一個是符合事實的,可見文章行文之草率馬虎,也完全有悖于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
不過,《真相》一文真正引起聯想集團或楊元慶的不快的,可能是遲宇宙的判斷和看法。
《真相》原文:2008財年是聯想集團歷史上的首次虧損財年,它直接導致了阿梅里奧(聯想前任CEO)的出局和柳傳志(聯想創始人)的復辟。柳傳志重新出山,而楊元慶又退回到了聯想集團CEO的位置上。
這次權力的更迭,究竟給楊元慶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陰影面積,我們日后會再行求解,但毫無疑問,楊元慶作為聯想集團的“君主”,又重新被太上皇打回“太子”的原形了;聯想同時成立由八名聯想高管組成的“聯想執行委員會”,重回“八王議政”,楊元慶地位岌岌可危。
聯想對此反駁稱,作者將企業領導人比作“太上皇”和“太子”,把企業的人事調整比作皇宮“斗爭”,用“權力”的噱頭把正常新老更替夸大其詞,故弄玄虛,且使用“打回太子原形”、“八王議政”等有指向性詞語予以渲染,把聯想在面臨挑戰時柳傳志的復出等積極應對措施,都套上了政治色彩。事實上,聯想執委會正是由楊元慶所傾力倡導和牽頭組建的、群策群力的核心領導團隊。
不過,企業處于困境時,外界對其的質疑就會不斷,唯一能堵住眾口是聯想業績的反轉。
不久前,聯想宣布2005-2006年的第三財季(截至去年12月31日)業績出現好轉,其中移動業務扭虧,公司凈利潤3億美元。但聯想移動業務的扭虧主要是重組和計提的結果,移動業務真正復蘇還需要更長時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