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市場星報報道,“你愿意娶這個女人嗎?愛她、忠誠于她,無論她貧困、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60歲的聶廣銀從未許下這樣的愛情誓言,但他30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啞妻的舉動,卻比承諾更加打動人。
為了啞妻潛心學習手語
合肥市駱崗社區的聶廣銀今年60歲了,瘦小的身材,憨實的面容。平時話不多,問一句答一句。也沒什么手藝,跟著左鄰右舍做做零活養家。
因為性格木訥,聶廣銀到三十歲了也沒能成家。后來村里的鄰居為他介紹了蔡家珍,“她是個啞巴,和你年齡一樣大,要是你愿意,就去看看她。”聶廣銀說,見到蔡家珍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她年輕的時候好看,臉上白里透紅,小巧的個子,一把辮子齊腰長。”認識不久后,他們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結婚是我自愿的,生活再難,我也要和她在一起,沒有我,她一個人怎么過?”聶廣銀說。剛結婚那會,聶廣銀還不會手語,不明白蔡家珍比劃的是什么意思。為了能快速明白蔡家珍的意思,順利溝通,聶廣銀就仔細觀察妻子的動作,慢慢跟在她后邊學習。“經過幾個月的相處,我已經基本能夠用手語和她‘對話’。現在我們雖然不講話,但是她一個眼神,我就知道是啥意思了。”聶廣銀得意地說道。
聶廣銀告訴記者,剛剛結婚的時候,他和蔡家珍的小家一貧如洗,但仍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沒有活的時候就和妻子經營著家里的幾畝地,每年都能收到上千斤的白蘿卜,換了錢就存起來,有時候也會給啞妻扯上幾尺花布。她雖說不出話來,但滿心歡喜,有時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下輩子還想繼續照顧她
聶廣銀和蔡家珍結婚一年后,有了他們的愛情結晶,為他們本就清苦的日子多了一層壓力。“我就想著多賺點錢,生活變好一些。干完自己的農活,再幫周圍條件好的人家做農活,一天賺十來塊工錢。”他不敢到遠處打工,就是在村里干活,也要早早回家,怕蔡家珍找不到他。
現在,由于拆遷,聶廣銀的日子好過多了,還享受著計生的農村獎勵扶助政策,住上了樓房。孩子也已長大,早成家單過了。老兩口一個偶爾跟著綠化隊打打零工,一個在家做做家務。一有空閑就去看望蔡家珍更為年邁的父母。“她就是我手心里的寶,是她給了我家的溫暖,希望下輩子我們還能相遇,像現在一樣照顧她!”聶廣銀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