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滄州電(通訊員王鐵峰、周如鳳 記者代晴)日前,黃驊舊城鎮舊城村村民張呈和在家里挖出的井被鑒定為唐代古井,同時挖出的器物為唐代小執壺、撲滿(存錢罐)、拴馬石。
張呈和家在舊城村的南頭,位于古城基北大約50米左右的位置。據張呈和介紹,這口古井是他和兒子夏天在自家院中種菜時挖出來的。“剛翻土時那里有些松動,感覺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就繼續挖。結果挖出了一塊50厘米的灰色方石,石頭一角有一個眼兒,又露出一口沒有缸沿的缸,但缸一見光就都碎了,只剩了一個缸底。”張呈和說,在方石的位置露出了古代的青磚,接著露出了井的模樣,大概又挖了兩三米,挖出一些器物和方石,但還沒有挖到井底。他和兒子擔心井會塌,便就此作罷。
近日,黃驊市博物館館長張寶剛趕到張呈和家里進行考察。張寶剛介紹,根據井的形制和井壁用磚,可以斷定這口古井為唐代所建,同時挖出的器物為唐代小執壺、撲滿(存錢罐)、拴馬石。
據了解,舊城村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縣治北遷至大留里,即今舊城鎮舊城村,屬浮陽郡。舊城村僅作為縣治所就有820年的歷史。近年來,常有生活遺跡被發現,井在舊城村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舊城村早有“七十二口井”之說,作為生活必需設施,眾多的年代不同的古井遺跡,佐證了舊城厚重的歷史。
這次發現的“唐代古井”是在舊城村原有“乾隆古井”的基礎上,井文化的又一次延伸。究竟是唐代什么時期所建,這有待于專家們的進一步考證。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