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傳統的春節已經成為世界性節日,自然也吸引了世界媒體的目光。
新華國際這就帶大家去看看,外國媒體眼中的猴年春節。
美聯社:吉祥猴年迎出生高峰
美聯社把關注點放在了“猴寶寶”上,認為猴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的年份,一大波“猴寶寶”正在降生的路上。

報道說,猴子在中國被視為“貪玩、調皮、聰明”的動物,人們喜歡猴子調皮的個性和擬人的神態,認為在猴年出生的人普遍具有聰明、樂觀、積極進取的品格。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655萬人,比上年減少32萬人。不少育齡父母希望避開羊年生育可能是一個原因。
美聯社預計,中國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及猴年的到來,生育水平在2016年可能會回升。
路透社:外國商家搶灘春節餐桌
中國人“年夜飯”中的商機,引起了路透社關注。報道說,日益富裕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將進口食品端上年夜飯的餐桌,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國的食品出口商紛紛發力,爭奪這一市場。

因航空運力有限,向中國出口的空運配額成了不少澳大利亞企業爭奪的目標。在平時,奶粉往往占據了大量此類配額。
當地水果與海鮮供應商認為,隨著中澳兩國于2015年6月簽署《中澳自貿協定》,他們的生意在未來會越來越好。
在新西蘭,許多漁民則在年底減少龍蝦捕撈量,將月度配額攢到來年一二月份,期望在中國春節前賣上更高的價格。
法新社:出游、回家兩撥潮

法新社認為,中國的春節出現“春運潮”和“旅游潮”兩大趨勢,體現了不同的觀點。
報道說,根據傳統,無論離家再遠,年輕人也應在除夕趕回家與家人團聚。不過,中國已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背離傳統,在春節期間出游。已有30%的中國人計劃在春節期間出行,而不是待在家里。
今年30歲的張浩(音)在北京工作,老家在哈爾濱。與其奔波1200公里回家,他花2萬元訂了2月6日飛往泰國的旅程。“父母正在催我結婚,所以我決定出國玩”,張浩說,“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則是回家的人潮。法新社援引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消息報道,2月1日,大量游客因惡劣天氣滯留在廣州火車站,而一架從武漢飛往廣州的航班上,只有一名女乘客,偌大的客機成了她的專機。

這架飛機的起飛時間延誤10小時,其他大多數乘客均改簽了機票,只剩張女士一人。張女士在社交媒體上稱這一行程十分“土豪”。
德新社:年夜飯南北有別
德新社的關注點也在年夜飯,但角度與路透社大不一樣。

報道說,除夕夜,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氣溫降至零下,人們走出家門,在夜色中點燃煙花爆竹。在人群中,點炮的人中不乏“喝得醉醺醺的男人”。
放完鞭炮,北方家庭回到家開始吃早已包好的餃子,南方的年夜飯則多為元宵、混沌和年糕。
在剩下的假期時間里,人們吃點好的,看看電視,打打麻將,或者逛逛傳統廟會和商場。
美國廣播公司:暖泉探訪“打樹花”

美國廣播公司則關注了一個冷門話題:“打樹花”。
報道說,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距北京5小時車程,這里的傳統“煙花”既獨特又危險。
一名勇敢的鐵匠戴著寬沿草帽,披著羊毛背心,把鐵水向舊城墻灑去。當溫度高達 2900華氏度的熾熱金屬接觸到冰冷的磚塊時,火花如雪般在鐵匠頭頂灑落。
這項活動在這里被稱為“打樹花”,字面意思就是將樹上的花打下來。
“打樹花”傳人薛師傅說,該項活動已經有500年歷史,最初是“窮人的煙火”,是鐵匠師傅們偶然的發現。他說,這門手藝一定是“最獨特的”。(記者鄭凱倫,編輯耿學鵬,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