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非遺花會項目齊聚西山,再現老北京十三檔花會拜廟走會的場面。
游人在八大處廟會上敬香祈福。
山體景觀“福”字。
“皇帝”新春朝廟祈福游園,與游人同樂。
“八剎鋪錦三山春色滿,金猴獻瑞萬眾福運來”。昨天上午,記者從八大處新春祈福廟會組委會獲悉,今年公園舉辦了“迎新年、過福橋、品福茶、敲吉祥鐘、上平安香、帶吉祥之圣物回家轉”系列文化活動。大年初五為財神圣日,靈光寺高僧在二處、三處、五處財神殿舉行請財神生日大法會。
來自市旅游委的數據顯示,昨天,全市廟會接待游客39.67萬人次。八大處公園廟會接待2萬人次,同比增長31.85%。
京華時報記者賈婷文靜
新年祈福
大年初五舉行大法會
據了解,在前兩屆活動中,精彩的老北京民俗文化項目、盛大的祈福法會,形成八大處特有的廟會特色。靈光寺是八大處最重要的一座寺廟,每值佛教重要吉日香火鼎盛。2016大年初一至初六法會不斷,靈光寺師父們為大眾誦經祈福,迎喜氣、請財氣。大年初三,靈光寺高僧在五處文昌殿舉行文昌帝君誕辰法會,文昌帝君是祿神,也就是文曲星,滿足人們金榜題名和前程似錦的美好心愿;大年初五為財神圣日,靈光寺高僧在二處、三處、五處財神殿舉行請財神生日大法會,為您招財進寶,愿您財源滾滾。
晨鐘暮鼓為寺院中的一種傳統。鐘頭在撞大鐘前,必須先默誦鐘聲偈,再邊撞洪鐘,邊吟寶偈,使洪鐘起到警世醒人、斷除煩惱的作用。擊鼓者先輕敲鼓三下,然后重手徐徐擊之,使其緊慢相參,輕重相應,音聲和暢,起復連環。春節活動期間,鐘鼓聲將在三山八剎間齊鳴。
“貨郎叫賣”再現八大處舊時,有貨郎肩挑貨擔走鄉串戶,搖鼓叫賣。敦厚樸實帶外地口音的中年漢子,用寬厚有力的肩膀挑著一根竹扁擔,兩只特制的大竹筐里盛滿各式各樣的小百貨,扁擔兩頭用紅繩線吊著婦女用的鮮艷奪目的發夾、上學孩子們用的文具等送貨上門。廟會期間,“貨郎挑擔走鄉串戶搖鼓叫賣”再現八大處,讓現代人再次感受到傳統的民俗文化。還有各種各樣的老北京吆喝聲隨處可聞,讓人們重溫傳統民俗文化和市井風情。
此外,普洱茶作為八大處的經典品牌產品已經被廣泛認可,為了進一步推動品牌建設,本屆新年祈福廟會期間,將推出廟會紀念茶現場壓制活動,游客可以在茶餅內簽名,私人定制你的專屬茶品,收藏起這段獨特的祈福旅行故事。
廟會期間,在柳溪山房廣場東側小吃區,游人們不僅可以一飽口福,吃到爆肚、炸灌腸、炸臭豆腐、冰糖葫蘆、糖耳朵、燉吊子、驢打滾等小吃,還可以欣賞這些小吃的制作過程、烹調工藝。
非遺表演再現傳統文化習俗
八大處是歷代皇帝皇后禮佛游憩之所,本屆新春祈福廟會推出大型宮廷實景廣場劇——“皇帝”新春朝廟祈福游園,再現大清皇帝出巡盛裝鑾駕之壯觀場景及莊嚴、隆重、虔誠的禮佛大典。演出自正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上下午各一場。同時,“皇帝”“皇后”也會與游客零距離接觸,與民同樂,祈福百姓安居樂業、祖國繁榮昌盛,為新春的八大處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還了解到,花會表演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頭戲。花會,舊稱“香會”,漢族民間于春節等節日進行的各種游藝活動的統稱,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會”,流行于北京等地區。大的寺廟開廟時,都有很多花會參加表演。本屆廟會的重頭戲則是邀請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會項目齊聚西山,再現老北京十三檔花會拜廟走會的盛大場面,并按照傳統文化習俗,在活動之前,舉辦十三檔花會進香拜山。浩浩蕩蕩的花會游行隊伍鼓樂連天,令西山沸騰。
石景山區的古城村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人杰地靈,民風淳樸,并有一支傳承了四百多年的花會隊伍——秉心圣會。明萬歷四年開始,每年農歷四月到距離村莊七十余里的妙峰山朝頂進香,盼望“帶福還家、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谷豐登”。秉心圣會“十一踩街、十二揚香、十三朝頂、十四還鄉”,2007年6月入選首批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月初五,古城秉心圣會將走進八大處公園表演,為廣大游客拜年、祝福,再次匯聚古城人的熱情。
除此之外,春節活動期內,柳溪山房廣場將設一臺精彩民俗文藝演出。相聲、評書、大鼓等傳統藝人將精彩亮相。
虎頭山呈現“福”字景觀
除了精彩的文化活動外,數組大型人文景觀也與游客見面。大型山體景觀“福”出現在虎頭山上,市民從四環路上就能遠遠地看到這一景觀。該山體景觀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由百余名工作人員同時縫制,耗時三天完工。
“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祝福天下百姓在新年新春福氣臨門、平安吉祥。長10米、直徑6米的全國最大“福鼓”一直是最受游客喜愛的景觀,今年春節,再次屹立在八大處門區迎客。鋼架結構、木質鼓皮、彩繪包面使整個福鼓鮮艷奪目,鼓面的“福”字更是熠熠生輝,令游客賞心悅目。
大肚彌勒佛微笑祝福。在公園二處廣場,一尊“金光閃閃”的大肚彌勒佛,開口笑迎八方游客,給人們帶來福氣與祥和。另外,99只吉祥“猴”、萬盞紅燈籠等景觀將三山八剎裝點得格外喜慶。各寺廟內還推出掛吉祥牌、請如意符、搓“龍洗盆”、打金錢眼、敲吉祥鐘等一系列傳統祈福活動。
>>服務設施
用餐:公園內招仙餐廳、柳溪山房廣場東側小吃區
品茶小憩:園內三處、五處茶社供游客品茶小憩。
停車:八大處準備近2000個停車位。
公交出行:347、958、389、598、972路直達;地鐵1號線玉泉路站389路直達,八角游樂園站598路直達,蘋果園站972路直達。
自駕車:西五環八大處出口,沿途有路標,5分鐘即到。
非遺人物
中幡傳承人連續多年亮相
透過人群,離著老遠,就能聽見響亮的銅鈴聲,大年初一的地壇廟會上,非遺中幡的第四代傳人付文剛和徒弟們氣勢十足的天橋中幡表演,吸引陣陣掌聲和叫好聲。付文剛已連續多年在地壇廟會上表演中幡。
中幡,起源于古代皇家打仗用的帥字旗,清朝時叫禮部大執事,后來流入民間改叫中幡,而耍中幡也成為老北京天橋的一項絕技。54歲的付文剛,正是天橋中幡的第四代傳人。
歷史上,天橋“寶三”的中幡和摔跤最有名,而“寶三”的中幡絕活僅有一個傳人——付順祿,付順祿又將中幡的看家絕技傳給兒子付文剛。隨著天橋中幡和天橋摔跤相繼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付文剛成為兩項非遺文化的傳承人。
多年奔走成立民俗藝術團
1985年,付文剛在地壇廟會上初次亮相,就獲得了肯定。1989年,父親付順祿突發疾病臥床不起8年。付順祿在臨終的時候,拉住了付文剛的手。“你別光顧著掙錢,這事(中幡)別給我丟了,得傳承下去。”
經過多年的奔走,有著濃厚天橋情結的付文剛在2002年,成立了“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文化藝術團”,藝術團不僅有中幡、中國式摔跤的表演,也有五彩戲法、拉洋片、雙簧等老天橋絕活。在付文剛的帶領下,中幡登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60周年大慶等多場重大活動的演出現場,在印度、埃及、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也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說到非遺的發展和困境,付文剛說一個是傳人斷代,還有一個是沒有排練場地。“中幡表演不同于其他,排練需要一個大型的場地,又是桿、又是旗的,但是多年來我們沒有場地,沒有排練,只能是在演中練,但是這樣的后果就是沒有創新。我父親說過,沒有創新就沒有活路了,表演就那點時間沒有新東西出來是不行的。”
為了傳承收外姓徒弟
老北京的民間藝人,向來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絕藝是一脈單傳,傳男不傳女,這就更別提還要傳給外姓人。但是為了能讓這天橋的絕活傳下去,付文剛決定,收外姓人當徒弟。
但如今付文剛的大徒弟已經40多歲了,最小的徒弟也30多歲了,“30以下年齡的就斷檔了,沒有人來練了,將來怎么辦。”付文剛充滿了憂慮。
“我6歲開始學中幡的,耳濡目染會有一些責任感,畢竟是家里傳下來的東西,不能到我這輩兒,把這個失傳掉。”
目前,付文剛已經收了12個徒弟,40多個學生。從一脈單傳,到現在已經開枝散葉。“但是我們都有工作,不能指望這個養家糊口。”付文剛說,“有些學生學了一些皮毛就開始出來表演,這些學生我不會收徒的,德行不行!桿子沒有標準高,腿抬不到頭,湊合著熱鬧看,反正老百姓或者活動單位也看不出門道,這樣下去為了賺快錢,會毀掉中幡的。”
付文剛期待著更多人關注非遺傳人的生活和未來。
游園數據
市屬公園及園博館迎接游客41萬人次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虎馬金鳳)昨天,小雨天氣依然沒有阻礙市民出游的熱情,全市重點景區在大年初四累計接待游客168.8萬人次,比前日僅略有回落。此外,記者昨天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截至當日15時,市屬11家公園和園博館共接待游客41萬人次,創春節假期單日新高,較去年同比增長9%。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突破40萬人次的高限值,在春節的游園中屬于罕見。
來自市旅游委的數據顯示,昨天,全市重點監測的130家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68.8萬人次,同比增長2.5%。其中,城市公園型景區接待50.6萬人次,同比下降6.26%;歷史文化觀光型景區接待66.5萬人次,同比增長3.22%;現代娛樂型景區接待16.15萬人次,同比增長8.04%;自然山水型景區接待4.3萬人次,同比增長73.97%;農業觀光型景區接待1.32萬人次,同比增長50.73%。故宮接待8萬人次,減少29%;頤和園接待6.79萬人次,同比增長13.8%;八達嶺長城接待7.05萬人次,增長32.32%;天壇公園接待7.19萬人次,增長35.98%;朝陽公園接待5.06萬人次,同比增長24.3%;北京動物園接待3.79萬人次,同比增長21.42%。此外,由于陰雨天氣,外加部分游客開始返程,全市廟會接待游客量也有所下降。
記者從紫竹院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從昨日起,該公園冰滑梯停止運營。除此之外,公園行宮正在舉行“福蔭紫竹五福臨門”活動,活動持續到正月十五。節日期間,行宮七個展廳及紫竹禪院,每天上午9點半、下午2點工作人員提供義務導游講解服務。
04、05版圖/京華時報記者范繼文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