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帝陛下升座大殿,眾王公官員人等恭迎圣駕!”的話音,崇政殿前,只見威風凜凜的皇帝在黃馬褂御前侍衛、八旗護兵前引后擁下,踱著方步行至寶座。群臣向皇帝拜年,“皇上”亦把如意和寫有“吉”“慶”“壽”“?!钡淖之嬞浻璩甲?。
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佟悅介紹,明清時代,每年最重要的3個節日,第一個便是“元旦”,即現在的大年初一。每年此日,皇宮和各地官署衙門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儀式,稱為“朝賀”,即向皇帝拜年之意。
皇太極時期宮中過春節時,盛京的民間藝人們紛紛入宮獻藝,表演器樂伴奏歌舞、摔跤、雜技等文體節目。其中,當時最為時髦的表演叫“扮鬼臉”。這種表演是滿族民間十分流行的舞蹈和游戲,俗稱“瑪虎”,意為“皮制面具”,也可稱為“鬼臉”,民間稱之為“媽猴子”。表演者頭戴各種野獸、鬼怪形象的“鬼臉”面具,跳躍舞蹈,與“獵人”周旋打斗,再現女真族狩獵場面,喜慶而熱鬧。
佟悅說,清朝初期,在未建立強大封建政權之前,清廷君臣之間關系也較“密切”。當重要的大臣紛紛給皇帝拜年后,皇帝也要發給大家如意,回應大臣們,這也算是一種給大臣拜年的形式了。
作者:趙洪南 (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