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堵墻,前后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
又一個以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為題材的文藝作品火了,這次是歌曲《六尺巷》。
在2月7日晚的2016央視猴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安徽籍知名藝人趙薇演唱了這首歌。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軍旅詞作家賀東久作詞,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張正揚作曲并作為原唱。
從一個多月前接到春晚團隊通知時起,張正揚就參與了歌曲的演出準備工作。他甚至曾以為除夕之夜在春晚舞臺演唱這首歌的人就是自己,其后,他才得知將由趙薇來演唱這首歌。
“這確實也符合六尺巷禮讓包容的精神內涵。我們都讓出了美德,讓出了境界。”2月1日,當澎湃新聞記者問及,“讓”出自己的歌由別人演唱,這與六尺巷所代表的禮讓精神是否有共通之處時,張正揚思考了一會兒說,“大舍即大得。讓出我的作品換來的是一座千年文都前所未有的關注熱潮,喚醒了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相比之下我的個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安徽安慶下轄的縣級市桐城曾是清代最重要學術流派桐城派的故地,有“中國文都”之稱。
張正揚的這一想法與桐城當代作家、安慶市作協副主席白夢的感受有相似之處。
在得知《六尺巷》將登上春晚舞臺后,白夢在微信朋友圈寫道,“我大六尺巷已從桐城名片晉升安慶名片,再晉安徽名片了。”
在2014年11月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低調造訪后,位于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為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也集中涌現。諸如新創黃梅戲舞臺劇《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黃梅小調、京劇及現代流行音樂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禮讓、和諧包容文化內涵的民族調式歌曲。
2016年2月初,澎湃新聞記者曾就在春晚演唱歌曲《六尺巷》一事多次約訪趙薇團隊,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得回應。
自幼在六尺巷邊長大張正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六尺巷》這首歌,他傾注了很多感情。
作為桐城人,張正揚自幼在六尺巷邊長大,一直到18歲高中畢業才離開家鄉。很小的時候,他就從長輩們那里聽過說六尺巷的故事。
位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其得名源于康熙朝宰輔張英對鄰居“讓出三尺”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1637—1708年)的桐城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問題上發生爭執,兩家各不相讓,將官司打到縣衙。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的名門望族,縣官不敢輕易了斷。
于是,張家人千里傳書給在京城的張英求援。收書后,這位當朝宰輔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流傳至今的打油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一見回信,張家人豁然開朗,將圍墻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從此以后,這條六尺寬的巷子就以“六尺巷”之名聞名鄉里,成為民間佳話。
時至今日,雖然張吳兩家的老宅都已在300多年的時光里走進了歷史,但這條巷子卻依然安靜地佇立在那里,并引得一位位平民百姓、官場要人慕名而來,領悟體會其互敬禮讓、和諧包容、進退有度的文化內涵。
六尺巷題材文藝作品集中涌現
最近一位造訪過六尺巷的大人物,是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14年11月14日下午,王岐山低調造訪了六尺巷。
其后,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廉政文苑欄目又發表了《讓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啟示》一文,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專門介紹“六尺巷”。
文章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彰顯了儒家修身、齊家、仁者愛人的博大內涵,更在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傳承遺產。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知古鑒今,堅持他律和自律相結合,發揮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關于王岐山此行的主題和具體行程,未有權威報道見諸官方媒體。
不過,結合六尺巷的典故由來和中紀委官網刊文,外界輿論多將王岐山此行解讀為告誡官員“為官當知進退”。
王岐山此行之前,六尺巷雖然知名但倒也平靜。這次造訪雖然低調,卻讓六尺巷再度聲名鵲起:當地市民人盡皆知,外地游客紛至沓來,不僅媒體關注度空前提高,以其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創作也被當地迅速提上日程。
這些文藝作品中,比較大手筆的項目主要是黃梅戲舞臺劇《大清名相》及上述歌曲《六尺巷》。
新創黃梅戲舞臺劇《大清名相》講述的是張廷玉為整頓吏治、懲治貪腐,在喪子之痛下不惜讓出閣揆甚至是被收回配享太廟這一至高榮譽,也要跟朝廷貪墨集團斗爭到底的故事。
張廷玉(1672—1755年),就是六尺巷家書作者張英的兒子,康雍乾三朝重臣,也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累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50年。
為打造好這部戲,安慶官方請出了堪稱豪華的編導和主創團隊:由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等單位出品,編劇由國家一級編劇、曹禺劇本獎兩度獲獎者余青峰及其夫人、國家二級編劇屈曌潔擔任,導演由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盧昂擔當,主角張廷玉(A組)由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原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新德出演。
2015年10月,《大清名相》在第七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期間首演;12月,該劇又在安徽省會合肥連續公演三場,并啟動了赴海南、深圳等地的全國巡演計劃。
“早日讓這部戲進北京是我們的目標和心愿。”合肥公演后,該劇主演、已70歲高齡的黃新德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達了這樣的愿望。
回鄉在田間地頭采風一年多
和黃梅戲《大清名相》的豪華制作和主創團隊相比,作為歌曲的《六尺巷》不需耗費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其主創人員僅張正揚與賀東久兩人。
作為桐城籍歌手,張正揚寫這首歌有不少先天優勢。
張正揚很看重《六尺巷》所承載的家鄉情結和美德傳承。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創作這首歌花了他三年多時間,“這是代表我家鄉的歌,要寫我就要把它寫好。”
據張正揚介紹,他開始寫這首歌的時間,其實要大大早于王岐山去參觀六尺巷的時間。2014年11月王岐山造訪六尺巷的時候,歌曲的小樣已經制作完成,只不過MV的拍攝是在王岐山參觀六尺巷后的2015年6月。張正揚演唱《六尺巷》
寫這首歌的初衷來自于張正揚從北京返鄉后,對六尺巷的一次回訪。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2年在參加央視“星光大道”欄目并取得周冠軍后,他回鄉探親。一個細雨飄灑的午后,正在六尺巷散步的張正揚突然想起了戴望舒的著名詩作《雨巷》,便萌生了為六尺巷寫一首歌的想法。
對生于斯長于斯且又從事音樂工作的張正揚來說,這一想法一旦產生,便“一發不可收”。
“受《雨巷》的影響,剛開始寫的歌叫《六尺雨巷》,但我很快就發現這種寫法承載不了六尺巷厚重的文化內涵,決定推翻重寫。”張正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為了充分表達六尺巷的內涵,回到北京后,張正揚找到既為同鄉、又是親戚的知名軍旅詞作家賀東久,力邀他為六尺巷作詞。
跟新生代的張正揚比起來,賀東久早已是一位“大牌”詞作家。他的頭銜包括原總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員、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音協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等,發表過1000多首(篇)文學作品。作為軍旅詞作家,他要求自己“握刀劍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寫出了《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莫愁啊,莫愁》等代表作。
但這位“大牌”詞作家并沒有看不起晚輩后生的意思。面對張正揚,他傾力相助,不僅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就寫出歌詞,還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充分聽取張正揚的建議,在歌詞中加入R&B說唱等元素,讓整首歌曲更易被年輕人接受,傳播效果更好。
“在歌詞創作上,賀老師幾乎完全聽我的。”張正揚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開始時,他也擔心說唱會影響整首歌的民族曲風,導致不倫不類,但我有信心讓它們融合好,賀老師也相信我有這個能力。”
雖然很有信心,但拿到詞后的張正揚,其譜曲的過程卻依然艱難而漫長。
為了讓這首歌充分體現家鄉風貌,張正揚特地回到桐城,在田間地頭采風一年多,搜集到大量家鄉的原生態音樂,經加工融合寫進歌中。于是,由他和賀東久創作的《六尺巷》,就成了一首融黃梅小調、京劇和現代流行音樂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家鄉情民族風歌曲。
2014年年底,歌曲《六尺巷》的小樣制作完成。半年多后,在桐城六尺巷、文廟和東作門等景點實地取景的MV也拍攝完成——便是如今仍在央視網“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展”專題頁面上展播的版本。
憑借《六尺巷》這首歌,剛剛30歲的張正揚,可以說是既實現了自己的家鄉情結,也向外界交出了他從事音樂創作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一首作品。
賀東久對這一看法也表示認同。他指出,“在北京搞音樂,沒有一首自己的代表作怎么行。”
“比任何人都渴望能親自站在春晚的舞臺演唱我自己的作品”
事實上,在搬上春晚舞臺前,張正揚的《六尺巷》就已經小有名氣了。
和《大清名相》一樣,2015年10月,這首歌也在張正揚家鄉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上亮相。2016年元旦前,《六尺巷》又以鄉愁題材入選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中國夢主題第三批新創作歌曲。
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是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從2013年開始,為了謳歌中國夢、唱響中國夢,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激勵人們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開展的主題歌曲創作推廣活動。
活動期間,相關部門和單位會通過各種媒體、多種形式集中傳播、傳唱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比如,在央視網開設的“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展”專題上,《六尺巷》就和其他79首歌曲共同位列其中。
只不過在央視網專題上,《六尺巷》的演唱者是張正揚本人,而非趙薇。趙薇現身央視猴年春晚彩排現場。
“用音樂回報家鄉,讓六尺巷的精神發揚光大是我創作它的初衷。今天我做到了,沒有遺憾!”對于春晚團隊選擇趙薇而不是自己來演唱《六尺巷》,張正揚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要代表家鄉感謝趙薇姐姐!我還年輕,繼續努力,多寫好歌,多唱好歌,積蓄人氣,爭取明年上春晚。”
事實上,由趙薇在春晚演唱《六尺巷》,對張正揚來說是一個很“突然”的消息。在此之前,他已于2015年12月底開始,在央視參加了一個多月的春晚節演出準備。
“我一直不知道。突然有一天一大早起床微信爆滿,許多朋友發來短信和截圖問我情況,我才知道是趙薇姐姐演唱我的作品。”張正揚說,“之前我問過導演誰來演唱這首歌,導演就說保密,到時會給我一個驚喜。事實上確實給了我‘驚喜’。因為趙薇姐是我非常喜歡的歌手和演員,最關鍵的她是我的家鄉人,她能唱出六尺巷的韻味來。”盡管已經接受了這樣的安排,但作為《六尺巷》的曲作者特別是原唱,張正揚還是經歷了一個較為“矛盾”的過程。
此前,他在接受安徽一家電視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得知《六尺巷》可能要換人唱時“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我是曲作者我更是一個歌手,歌唱我的家鄉是我的中國夢。我比任何人都渴望能親自站在春晚的舞臺演唱我自己的作品!”
只是這樣的機會,這次并沒有直接落在這位1986年出生、依然是“新生代青年歌手”的張正揚身上。
他表示,自己能理解“春晚不是一般的舞臺,導演這樣安排一定有他們的道理”。
不過,雖然張正揚這次無緣登上春晚舞臺,但賀東久對其前景依然看好。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張正揚)這孩子還很年輕,肯努力,歌也唱得不錯。我跟他說了,明年(2016年)我還會給他寫歌。只要他好好努力,以后不會差,會有機會上春晚的。”
賀東久還指出,盡管這次張正揚本人上不了春晚,但央視讓趙薇來演唱他的歌,而不是“隨便找個人”,這也是對張正揚的一種肯定,“趙薇一唱,這首歌肯定就更火了啊。”
2016年1月底,春晚進入倒計時的最后階段,張正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很期待趙薇姐唱我的歌是什么樣子。如果我在現場,等她唱完我要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