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幫妹妹永蓮穿上輪滑鞋。
記者將輪滑鞋送給姐妹倆。
本報2015年12月14日曾對姐妹倆進行報道。
“我們想當滑雪運動員,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15歲的黃永梅和黃永蓮是一對雙胞胎姐妹,患有先天性視力殘疾。去年2月,她們入選河北省首支盲人滑雪隊。冬訓結束后,學校以輪滑作為日常訓練項目,但是因為家庭貧困,姐妹倆只能共享一雙輪滑鞋。
近日,記者將支付寶紅包提供的心愿基金和一雙輪滑鞋送到姐妹倆家中。姐妹倆興奮地試穿新鞋,妹妹永蓮說,“兩人終于能同時練習輪滑了”。
父母殘疾家中拮據
1月17日,時隔1個月后,記者再次來到位于張家口市宣化區半坡街的永梅和永蓮家。張家口剛剛下過一場冬雪,黃家的小院落里,積雪尚未融化。妹妹永蓮跟在父母身后,將記者迎進屋。比起初見時的羞澀,姐妹倆和記者熟絡了許多,主動把記者拉到臥室,說起放寒假以后的生活。放寒假以后,因天氣寒冷,她們除了做功課、幫父母做家務外,更多的娛樂活動是在家看電視、玩手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去滑雪場”。
去年2月,為備戰2022年冬季殘奧會,河北省首支盲人滑雪隊應運而生。滑雪隊8名隊員,均為張家口特殊教育學校的視障學生。8名隊員平均年齡14歲,患有不同程度的視力殘疾,最嚴重者近乎全盲。永梅、永蓮就是其中的成員。
姐妹倆說,她們不能經常到滑雪場,老師說輪滑和滑雪感覺相似,也能鍛煉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但最近降雪頻繁,出于安全考慮,輪滑訓練也暫時取消,要等春天才能恢復。”她們想在家自己練習,無奈家中只有一雙輪滑鞋。
姥姥告訴記者,黃媽媽患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黃爸爸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也患有先天性視力殘疾,因此能做的工作不多,基本靠務農和打零工創收,家中每年收支都沒有盈余。孩子們提出的要求,自己都盡量滿足,“我少花,不花都行”。但條件拮據,只能給她們買一雙。對此,姐妹倆從無怨言,彼此謙讓,從不爭搶。
夢想滑雪參加冬奧
記者再次問到姐妹倆的夢想,她們毫不猶豫地說,“當滑雪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回憶起初次滑雪的場景,妹妹永蓮臉上有藏不住的幸福。她說,第一次站在滑雪場的雪道上,眼前是一片炫目的潔白,非常震撼。“我從沒見過那么高的山、那么厚的雪。”她心里很害怕,“怕自己摔跤,也怕撞到別人”,自己走路都經常磕碰,擔心滑雪的時候會有危險。在雪道上,其他滑行者在她眼中都只是移動的黑點。
永蓮說,每次練習,先只穿一塊雪板,熟悉身邊的地形,估計出雪道有多寬,“往返幾次就知道整體地形了,然后再穿上另一塊。”一開始因為看不見,學得慢,記不清練了多少次,“感覺把一輩子的跤都摔了”。但學會后,這種速度帶來的快感,在過去15年的生命中從未有過。滑雪讓她覺得自己和平常人無異,甚至比平常人還要幸運。
永梅則用“漂浮”來形容滑雪帶來的快感,她說,滑雪的時候“感覺自己要飛起來了”。
記者將心愿基金和一雙輪滑鞋交給姐妹倆,黃爸爸和黃媽媽連聲道謝,姐妹倆則稍顯羞澀,把禮物抱在懷中,不敢打開又不舍得放下。
在記者的鼓勵下,她們摸索著打開輪滑鞋的包裝。看到輪滑鞋的顏色后,永梅興奮地說,“是我最喜歡的粉色”。記者提議她們試穿,兩人卻彼此謙讓起來,都想讓對方先穿。在姐姐永梅堅持下,永蓮穿上新的輪滑鞋,一臉興奮地說,“開春后,我就能和姐姐同時練習輪滑了”。
記者手記
讓特殊孩子共享體育樂趣
去年12月,我第一次見到永梅和永蓮。姐妹倆扎著俏皮的小辮,手插在口袋里,乖巧地站在巷子口,聲音軟軟地叫我“姐姐”。她們外表看起來和同齡人無異,仔細瞧,才發現姐妹倆的瞳孔無法聚焦,眼神總是快速游移著,像是想看得再清楚些。姐妹倆患的是家族病,先天性視力殘疾。
妹妹永蓮開朗,姐姐永梅內向。每每記者提問,總是妹妹先答,姐姐再做補充,或只是點頭。姐妹倆笑起來甜甜的,一說起滑雪,就像打開話匣子,開朗的笑聲像鳥兒的歡唱。
看得出,兩人是真的熱愛滑雪。在普通人眼中,滑雪或許只是一項體育運動。但對生活在混沌中的姐妹倆來說,滑雪帶來的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幸運”。
出于經費問題和安全考慮,滑雪隊的孩子們在滑雪場實地訓練的機會不多。除了3月底的冬訓和申奧期間拍攝奧運宣傳片,更多時候是在學校做輪滑及簡單的體能訓練。
孩子們的體育老師告訴我,由于殘疾孩子的身體缺陷,特別是盲生眼睛看不到,適合他們的運動少之又少。為確保孩子安全,學校在安排體育課程時,通常會選擇較為靜態的運動,如體操、慢跑等。這樣的運動卻往往缺乏樂趣,孩子們很難喜歡。這也是盲生體態發胖、行動不靈活的原因之一。此外滑雪隊教練也表示,“滑雪給了孩子們自信,讓他們相信‘平常孩子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能做到"。
去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成功,冬殘奧會將會在2022年舉行。希望借此機會,能讓更多特殊孩子共享體育帶來的樂趣,也讓更多人關注到特殊群體的存在,給予他們更多愛的關懷。
文/京華時報記者 武紅利
圖/京華時報記者 潘之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