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攙扶下小金鮮勉強坐了起來。
身患血癌的雷州6歲農家男孩小金鮮表示不怕化療“只怕不能回家過年”
溫暖894號
●溫暖訴求
“只要能好起來,我不怕化療和吃藥,因為我想回家,去看小伙伴,和小伙伴們一起放鞭炮……”春節在即,6歲的小金鮮和普通孩子一樣,期盼熱鬧過年。但身患白血病,他不能離開病房。知道自己要在醫院過年,小金鮮的神色變得十分黯淡。爸爸說,兒子這幾天經常碎碎念,盼醫生能放他回家玩耍,更期待來年擺脫疾病,重回健康。爸爸聽得傷心,卻不敢告訴他為了治病,父母已欠債累累,而接下來的化療費用,亦無力為繼。
高燒難退檢出身患白血病
由于生活過于清貧,小金鮮從出生到成長都極少享受高營養的食物。他今年6歲,但個子十分瘦小,體重只有15公斤,每次生病父母都為之憂心。去年11月,讓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又是發生了,而且嚴重程度大大超出了預料,這次來襲的疾病,有著令人生畏的名字——白血病。
2015年的11月底,小金鮮在雷州老家連日高燒,孱弱的身體更顯疲憊。盡管知道孩子體弱時常生病,但家里人卻沒有意料到這次病情的嚴重性,直到因為高燒實在難退,父親宋景海和母親陳李玉將孩子帶到鎮上的醫院醫治,沒想到,醫院在檢查中,初斷孩子罹患了白血病。
“這個結果是我們夫婦萬萬不能接受的。”獲知噩耗,夫婦倆當場抱頭痛哭,他們怎么都想不明白,懂事乖巧的孩子怎么就得了這種可怕的病?難以接受結果,宋景海夫婦帶著小金鮮前往湛江市的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檢查結果更是板上釘釘地確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
醫生說不治療只能活一周
根據當時醫院開出的診斷書,小金鮮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中期,情況十分危急,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建議家長帶著孩子馬上轉到廣州的大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疾病來時,又重又急。宋景海夫婦已經沒時間想太多了,1月3日,他們馬上趕到了廣州,經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的檢查后,醫生認為孩子的病情十分嚴重且危急。“假如不馬上著手治療,孩子隨時有生命危險。存活的時間可能也僅剩一周。”醫生急切的語氣,至今仍在宋景海腦海回蕩,“當時我已經陷入茫然的狀態,幸虧醫院馬上調整了床位,指引我們辦理入院手續,孩子才順利入了院。”
看著醫生在入院當天便緊急為小金鮮安排了化療,宋景海才頓時清醒:如果不積極救治,孩子的生命將轉瞬即逝,如果真的釀成悲劇,夫妻倆如何面對?
治療費用每天大約2000元
“孩子的病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治療難度很大,根據方案,化療時間將要持續兩年,治療費也十分巨大。從入院到現在,治療費已經用了8萬多元,第一療程化療持續了半個月,每天大概要消耗2000元。”
籌措巨額治療費,對于貧病家庭而言向來不是輕松話題,小金鮮一家生于雷州農村,家中僅以務農為生,且家中孩子又多,便更不用說了。為了給孩子籌集治療費,宋景海夫婦變賣了老家的瓦房和宅基地,由于他們本身耕地就很少,所以換得的錢也很少,僅僅籌到20多萬元,將要持續2年的“抗癌持久戰”如何維持?宋景海對此一籌莫展。
堅信終會帶健康孩子回家
除了巨額治療費,白血病治療的難度也超出宋景海的預料:“小金鮮化療后,出現了感冒發燒、口腔潰爛等副作用,終日病懨懨,看著讓人揪心,實在不忍心他受苦。然而,我們發現,盡管癥狀多么難受,他依舊強忍。”
遭遇困難之時,總有力量去鼓勵人勇往直前,令宋景海驚訝的是,春節在即,小金鮮經常獨自碎碎念般祈禱起來:“我要健康,要好起來,不怕化療和吃藥。我還想回家過年,去看小伙伴,和小伙伴們一起放鞭炮……”聽到孩子純真的許愿,宋景海夫婦便堅定念頭——不能放棄,總有一天,要把健康的孩子帶回家。
小金鮮患病后宗親鼎力相助并表示 “他懂事又乖巧, 怎舍得他離開?”
●特寫
宋景海說,小金鮮是家中的長子,家中有一個4歲的妹妹和2歲的弟弟。“雖然他自己也尚且年幼,但他知道自己是哥哥,在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要承擔起哥哥的責任。有時,我們外出忙農活,小金鮮總會自覺地幫著打理家務,煮飯還有照顧弟妹。他才6歲,已經懂事得令人刮目相看。”
生病前,弟弟妹妹十分依賴哥哥,這次小金鮮身患重病,無法回家過年,弟弟妹妹在電話中,哭著催喊:“爸爸媽媽快將哥哥帶回家。”
“孩子病倒之后,村里的宋氏宗親都非常心疼他,他的長輩都紛紛伸出援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給孩子籌集了11萬元治療費用。有人來送錢的時候,鼓勵我們把治療堅持下去,還說:小金鮮懂事又乖巧,怎舍得他離開?”面對鄉親們的鼓勵,宋景海似乎多了一份勇氣,他表示,將和孩子共同進退,手牽手渡過難關。
公益資訊 法師妙筆書春聯 義賣后資助癌癥患兒
新春佳節將至,廣州花都華嚴寺住持印覺法師開筆揮毫,為深圳市慈善會德義基金題寫新春祈福春聯。據悉,大師書法修為極高,同時熱心公益事業,德義基金希望在新春佳節將至之時能由大師親筆題寫新春祈福春聯,并將其副本做成新春春聯禮包,在廣州、深圳乃至全國范圍內各省會城市進行義賣活動,其中所得善款將用于基金會所資助的0-18歲的兒童癌癥病童的治療經費。
印覺大師高度贊揚德義基金為慈善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更為基金會提筆“義德善上”四個大字。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實習生 馬天瑤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
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
●公益賬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賬號(036301040000267)
●賬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賬請在賬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注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注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系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賬回執傳真至新快報 (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慈善會到賬為準。
欲在移動終端完成快速捐款,可掃本版天天公益基金二維碼,進入微信或網頁快速捐助通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