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四,日本夏普公司發(fā)言表示,它更傾向于接受富士康的收購要約。在最后決定時刻來臨前,此舉無疑會讓勝利的砝碼開始向富士康傾斜。上周,郭臺銘親自飛到日本,來游說夏普方面接受他的收購要約,并將報價提高到了55億美元(合約6590億日元),而據內部人士透露的INCJ報價還不到3000億日元。
其實在本周四前,業(yè)內一直認為有政府支持背景的日本產業(yè)革新機構(INCJ)似乎在這次收購夏普的角逐賽中更具優(yōu)勢。根據一位熟悉此項事宜的相關人士透露,雖然INCJ所提供的收購報價還不到富士康所提供的一半,但其若能成功的話,將避免出現(xiàn)夏普的顯示技術落入之手的局面。
然而,夏普株式會社社長高橋興三在本周四卻發(fā)言表示:富士康所提供的方案要比日本產業(yè)革新機構所提供的方案更具吸引力。高橋認為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商的富士康,無論是其潛在的協(xié)同增效效應,還是它本身的規(guī)模都將給夏普帶來更多的好處。
其實,在這場曠日引久的收購夏普爭奪戰(zhàn)的背后,還有一個更為激烈的討論,那就是:面對來自中國和韓國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挑戰(zhàn)時,日本政府在重組日本深陷危機的電子工業(yè)時,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而此前,當提供報價較少的INCJ被看好的時候,輿論的壓力則是日本政府應該在國家戰(zhàn)略性產業(yè)上,對外國公司開放更多的機會。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強調在日本對國外資本投資日本產業(yè)的歡迎,但事實卻是這方面的交易少得可憐。
尼古拉斯·貝奈斯是一位在東京從事企業(yè)管理的專家,他表示:“從勝利的砝碼開始向富士康傾斜這一點,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對國外資本的開放。日本政府必須要明白,富士康若是能成功收購夏普的話,這將被視作是安倍經濟學的排頭兵。”
在夏普決定同富士康舉行單獨會談的消息被爆出之后,夏普公司的股價大漲了17%。在其隨后發(fā)布的一份聲明中,夏普表示希望能在未來的一個月內,達成最終的交易。
位于日本大阪的百年老店夏普公司,自其消費級電子產品業(yè)務下滑,加之在智能手機顯示屏市場遭遇越來越猛烈的競爭之后,其營收情況損失慘重。
在本周四,夏普公司公布的財報顯示,在過去的三個月里,夏普的凈虧損高達247億日元(約合13.8億元人民幣),而其去年同期的虧損為119億日元(約合6.7億人民幣)。其營收也同比下滑了13%。
據一位知曉內情的人士透露,INCJ還同時計劃收購東芝公司的部分業(yè)務。東芝公司此前曾表示計劃出售其醫(yī)療設備和其它可能的業(yè)務。
在本周四,深陷其財務作假丑聞的東芝調整了其2015財年虧損預期,把凈虧損預期從此前的5500億日元擴大至7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96億元)。
其實早在2012年,富士康主席郭臺銘就有意要收購夏普,他還同夏普達成了收購10%股份的協(xié)議,然而,隨著2013年夏普糟糕的財報讓夏普的股價大跌,這筆交易也隨之作罷了。
根據一位內部人士的透露,這段黑歷史讓夏普公司內的一些高管非常排斥與郭臺銘再度合作,所即便周四的這個消息讓富士康更具優(yōu)勢,雙方也可能在最后時刻談崩。
一位了解這段談話的人士透露,在郭臺銘出面之后,夏普債權人就施壓公司要更加仔細地看富士康的收購要約,他們表示富士康若接手,必定不會裁員。這些債權人還表示富士康所提供的收購報價更高,這將有利于夏普今后的發(fā)展。
富士康方面還未就此置評。在上周三,富士康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富士康的投資機計劃非常的明確,通過共享我們世界級的經驗和專家,將我們無可匹敵的全球客戶網絡同夏普的產品和制造能力相結合,將極大地推動夏普進一步的發(fā)展?!?/p>
而夏普社長高橋興三也表示,接受富士康交易將有利于提供夏普在生產、銷售和采購方面的運營能力。雖然,高橋表示他還未下最終的決定,但他會竭盡全力去避免夏普的破產。
同時,高橋興三還表達了對與日本另一家主要的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制造商,日本顯示器公司聯(lián)合的期許。
就目前看來,讓夏普公司重整旗鼓的期許要高過此前一些日本公司和政客所表達的防止技術向海外泄漏的擔心。
日本岡三證券(Okasan Securities)的投資分析師石黑秀行,在最后表示:“如果公司都破產了,保住這些技術還有什么用。”(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