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安康訊(記者 王斌)2010年“7·18”洪災后,紫陽縣蒿坪鎮規劃建設了安置點房屋。2012年,174戶災區群眾先后搬入。如今,有70多戶災區群眾拒絕結清購房尾款。去年,鎮政府將其中32戶以不履行購房合同為由告上法庭。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安置點房屋多存在頂層漏雨、樓板有裂縫等質量問題。
70余戶災區群眾
300萬購房尾款未結清
2010年7月18日,陜南發生特大洪災,紫陽縣蒿坪鎮雙星村成了災后重建村之一。同年9月,經上級部門同意,由蒿坪鎮政府為災區群眾集中建安置房,政府給予每戶1.7萬元補助。
2012年初,村民入住,但直到2015年底,有70多戶共300萬元購房尾款未結清。多次協調未果后,蒿坪鎮政府以逾期未還款為由,將其中32戶村民分兩批告上紫陽縣法院。法院依法判決購房戶支付購房尾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華商報記者從一份2015年10月29日村民寫的答辯狀上看到,村民稱未結清尾款是因安置房存在嚴重質量問題,且政府未兌現當初承諾的“購房可申請3-5萬元三年貼息貸款”政策,答辯狀附有69名村民署名和手印。
漏雨問題很普遍
還有村民家樓梯裝反
“我們知道欠債還錢的道理,但這么多房子有質量問題,交錢心里不舒服。”今年2月1日,蒿坪鎮雙星社區居民梅成德稱,他們希望結清尾款前先解決質量問題。對此,華商報記者隨機走訪了十余家居民,也證實了這一問題。
邱紅勤家一樓客廳地面因承重問題四角開裂,只好在地下室用鐵柱和木板撐住樓板裂縫處。
梅廣祥和龔太華是鄰居,兩棟房屋均存在頂層漏雨,施工方兩次用防水膠帶進行處理,但仍未解決問題。
邱唐贊家3樓天花板裸露出大片水泥,脫落的白色墻皮在地面鋪了厚厚一層,“剛搬進來就發現漏雨,第二年墻皮開始脫落。去年鎮領導看了后也沒能給解決。”
漏雨問題普遍存在,包括已交清房款的村民家。此外還有鋼筋裸露、同為3層樓層高差1米、樓梯裝反等問題,不一而足。
村民抱怨鎮政府失信
2010年9月份,蒿坪鎮政府召開聽證會稱,受災村民購安置房后可申請3-5萬元三年期貼息貸款。可后來鎮政府稱縣上沒有申請下來這一政策,這引起不少村民的抱怨。
“同樣是‘7·18’洪災安置房,旁邊的漢濱區為何有這個政策?如果沒有這個政策,鎮政府為何要向村民這樣承諾?這不是失信于民嘛。”據雙星村前任村主任廖位友介紹,“當時不少村民選的是兩間兩層,房款交清后,住的時候卻成了兩間三層,這就意味著村民要多掏8萬。”
華商報記者從一位龔姓村民的災區群眾恢復重建明白卡上看到,三口之家的他申請的是兩間兩層房,總房款14萬元,資金來源為村民自籌7.3萬,政府資助1.7萬,貸款5萬元,上面有村委會及鎮政府蓋章,可最后他無奈購買了一棟3層樓。
“按購房合同規定,本該2013年底就得將房款結清,但仍有70多戶村民共300萬房款收不上來。走司法程序實屬無奈。”2月1日下午,蒿坪鎮黨委副書記楊波介紹,起訴只是輔助手段,此次起訴的32戶都是前期經過摸底,不屬于有家庭困難的村民。
為何會有這么多村民不愿結清尾款?對此,鎮政府多位負責人均承認房屋存在質量問題。曾參與災區群眾安置點建設的鎮黨委副書記胡先東介紹,“我們也多次聯系承建方,提出房屋質量問題,該修補的修補。”對于有村民反映,承建方修補后漏水問題依然存在,胡先東稱,這屬于雙方之間的事。
華商報記者從2010年9月蒿坪鎮政府雙星村“7·18”災區群眾安置點簡介中看到,該安置點由鎮政府組織修建,工程質量監督由縣質監站負責。此外,鎮政府還成立以黨委書記領導、鎮扶貧辦工作人員為主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看似有層層監督,為何會出現這么多質量問題?一位村民稱:“我們跟鎮政府簽的合同,房屋有質量問題當然得找鎮政府。”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2015年,鎮扶貧辦主任危少志、扶貧辦干事何文,以及雙星村村支書王佑發、村主任況武玖涉嫌貪污犯罪被紫陽縣檢察院立案偵查,同年9月9日,4人在紫陽縣法院受審。
對此,胡先東表示,4人在該安置點建設過程中,涉嫌重復上報征地牟利,目前已被司法機關處理。
據了解,該處災區群眾安置點2010年設計時只安置174戶,2011年初,紫陽縣政府決定將此處擴建為陜南大移民雙星社區,目前已有900多套房屋。有工作人員稱,當時有在任鎮領導對此提出異議,但只能按照縣上意思辦,之前的規劃被打亂。
2月2日下午,承建方四川蜀新工程建筑公司負責人張興軍稱,由于工期緊張,建設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之前也維修過幾次,“下一步計劃和村民逐個協商,由我們出維修金,他們自己進行維修。”
“只要房子修好,我會及時交清尾款。鎮政府為追回房款不惜與村民對簿公堂,那他們能否也維護一下村民的權利?”村民張開樹的妻子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