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誼兄弟研究院、淘寶電影 (微信公眾號:華誼兄弟研究院)
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站上了440億票房的新高地,增速達到了自2010年以來最高的48.69%;4月,由“速7”攜“戰狼”領銜創造了41億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7.78%,為今年增速最快單月;《捉妖記》《煎餅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聯手在七月轟下了史上第一個單月票房破55億的紀錄,相當于2008年的全年票房,隨后受余威影響,八月票房達到50億,七八月聯手砍下105億票房,相當于2010年全年票房;單月增速超過50%的還有3月、9月、12月分別達到81.25%、78.94%、61.54%。
五年來票房、人次已兩度翻番,今年增速最快
2010年憑借《阿凡達》從年初開始掀起的巨大影市能量(13.4億票房),攪熱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帶動大量觀眾或是重返影院、或是增加觀影頻次,當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成功登頂百億,達到了101.72億元,較上一年的62.06億元增長了63.91%,全國觀影人次達到2.81億人次,較上一年增加了40.5%。由于3D和IMAX的票價明顯高于普通2D影片,2010年的平均票價從上一年的31.03元顯著提高到了36.20元。
自百億后,2013年中國影市票房翻番達到了217.69億,觀影人次亦是翻番攀至6.17億人次;2015年票房再次翻番躍遷至440.69億,觀影人次亦再次翻番達到12.6億人次。
有意思的是,與票房、人次連年高漲“背道而馳”的是,平均票價卻從2010年的36.20元降到了2015年的34.98元,這與近年來從團購到電影票在線選座延燒多年的價格戰有頗大的關系——要知道,從2012年以來,北美影市的電影票價可是從7.94美元漲到了8.34美元,美國觀眾對此可謂是怨聲載道——普華永道2014年秋天對北美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在1044位顧客里有53%的調查對象表示過去五年中不斷上漲的電影票價是他們對電影院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有人吃肉,更多人未必喝上湯
《速度與激情7》《捉妖記》兩部單片雙雙創紀錄地突破20億元票房大關,僅這兩部影片票房總和就占到了全國全年票房的11.09%。而全年TOP10影片的票房總和則占到全年票房的34.81%,TOP20占比超過50%。
考慮到全年院線上映影片超過320部,意味著絕大部分影片并沒能同享行業高速發展的紅利——馬太效應明顯。
對于中國電影市場來說,人口紅利仍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滋養電影產業。隨著影院逐漸下沉到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激活“小鎮青年”市場后,觀影人次的增長仍會繼續保持高速,除此之外,目前中國觀眾年人均觀影次數遠低于北美市場,2015年約為0.87次,北美則為4.14次,相差近4倍。于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在通過影院建設的“拓荒”之外仍有挖潛的巨大空間。
中國將成全球第一大市場,但這會是為好萊塢做的嫁衣嗎?
按照近4年票房年均復合增長率37.03%的增長速度,千億規模的目標指日可待——中國影市預計在三年后,也就是2018年的時候全國市場票房超過1000億。而如果說超越美國,則有望在2017年即可達成(以2012年以來北美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0.8%計算),屆時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以6.59計
如果從觀影人次方面來比較,這一超越北美市場的目標還將提前實現,北美觀影人次近4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0.7%,而我國觀影人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則是39.92%,即便北美觀影人次保持今年3.9%的增速(前兩年均是負增長),2016年中國觀影人次總數仍能輕松超過北美。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好萊塢最大的海外市場,在中國影市展開的中美博弈也日趨激烈。《速度與激情7》領銜的進口電影戰團,在2015年上半年轟下了108.72億元,國產影片則為95.36億元,但這一局面隨著暑期檔開局迅速逆轉。由《捉妖記》領銜的國產電影軍團在7月如入無人之境,《捉妖記》《煎餅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三片在暑期檔就砍下了45.5億票房,占到了全年票房總額的10%,為全年國產片最終“壓制”進口片立下了汗馬功勞。國產片全年總收入271.36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61.58%,進口片票房份額首次不到40%——進口片上下半年失去了超過一半的份額。
但仍然需要清醒的是,進口影片上映數量不過67部,而國產片的院線上映數量超過300部——以及有形的手給予國產片的保護。
當然,與秀色可餐的中國市場這塊蛋糕相比,這些阻力根本不算什么,好萊塢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頻頻下重注于這塊未來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速度與激情7》的中國市場票房超過了北美市場——雖然這已并不新鮮,但考慮到該片在北美并不疲弱,而中國市場為其貢獻超過24億人民幣,超過北美的3.5億美金(合人民幣23億)就有些罕見了;
√2015年12月10日,華納兄弟在美國宣布華納兄弟國際部執行副總裁理查德·福克斯(Richard Fox)將于 2016 年調任北京。他的主要工作是幫助華納兄弟開拓在中國業務,并監管華納兄弟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于今年夏天成立的旗艦影業合資公司中的利益;
√2015年10月,據《好萊塢報道者》援引多個信源表示,中美就進口影片配額的談判的新進展包括中方計劃增加批片引進配額,甚至可能全面放開;
√2016年1月29日,《功夫熊貓3》正式已合拍片(不受進口配額限制)進入中國,中美共同組成的片方的分賬比例為43%,這個披著熊貓外衣的美國大男孩上映四天即已吃下了4億的“包子”——夢工廠CEO卡森伯格在此之前為東方夢工廠項目準備了五年;
√2016年2月1日,美國電影協會(MPAA / MPA)宣布,從即日起,馮偉升任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并將繼續留駐北京。新的領導層人事任命表明了美國電影協會將加大對亞太區市場的重視,在市場準入和內容版權保護戰略的層面,美國電影協會也將提升在大中華區對好萊塢六大成員公司的支持力度。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市場將面臨好萊塢更嚴峻的“進口”壓力,中國市場這塊蛋糕已秀色可餐,而好萊塢當然虎視眈眈——從全球到本土,國產電影與好萊塢影片是否有機會共贏呢?現在看起來,好萊塢那邊的歡呼聲似乎更大些。
2016的中國影市大幕已經拉開,千億票房的新征程也已出發。2015留下的那些數字和回憶已經成為了追逐新夢想的燃料,惟愿有更多的中國好故事、中國好制作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里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