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水設施的防凍設計標準是-5℃以上,管道設計標準和維修標準確實需進一步提高。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1月24日,申城寒潮來襲,創下30年來最低氣溫-7.2℃的新紀錄,當天上海部分小區出現了供水管道爆裂的現象,致使小區居民面臨斷水問題。2月1日,上海市供水調度監測中心主任朱慧峰向澎湃新聞介紹,上海供水設施的防凍設計標準是-5℃以上,管道設計標準和維修標準確實需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正在研究。
截至2月1日,上海市中心城區已恢復供水。上海市水務部門表示,郊區由于氣溫更低,受損更為嚴重,目前正調集力量積極搶修,力爭2月3日晚高峰前居民用水恢復正常。
澎湃新聞記者曾走訪了幾個停水小區,發現水管曝露在外,嚴寒之下,并無任何包扎防護。澎湃新聞記者查詢上海供水熱線官網了解到,供水企業與小區物業對自來水設施維護管理均負有一定責任。
對此,朱慧峰表示,原水輸水管的水經水廠處理后,經由輸配水管(供水管網)分配到市民家中。自來水通過供水管網出廠,進到小區以后其實是物業的責任范圍。部分小區斷水確實是因為物業的搶修力量沒及時跟上。針對不少市民反映上海部分供水管道老舊、維護不夠才是出現大面積爆管的主因,朱慧峰表示,上海供水設施的防凍設計標準是-5℃以上。管道設計標準和維修標準確實需進一步提高。
【對話】二次供水設施受損面廣量大,物業搶修跟不上
澎湃新聞:上一波寒潮低溫給上海造成斷水的原因有哪些?
朱慧峰:近期主要是部分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被凍壞,影響居民用水。二次供水設施自來水公司只接管了小部分,目前已基本修復。自來水公司正全力配合物業修理相關設施,盡快恢復供水。
澎湃新聞:寒潮過后,上海又出現一些水管第二次爆裂的現象。為什么會這樣?
朱慧峰:寒潮來襲,首先凍住了水箱和水管。快速回暖后,引發管道爆裂,不存在二次爆管,也不排除少數水表的質量存在問題。
澎湃新聞:我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年代較久的樓房甚至新建小區也存在內部管道建設、維修不規范的情況,抗不住寒潮。請問物業維修又該達到什么標準?
朱慧峰:原水輸水管的水經水廠處理后,經由輸配水管(供水管網)分配到市民家中。自來水通過供水管網出廠,進到小區以后其實是物業的責任范圍。當然,小區斷水不能完全怪物業,但部分斷水小區物業的搶修力量確實沒跟上。
澎湃新聞:-7.2℃的氣溫對于北方的冬天來說幾乎是常態,為何對上海的供水卻造成巨大的殺傷力?不少市民反映部分供水管道老舊、維護不夠,認為這是出現此次大面積爆裂、停水的主因。
朱慧峰:上海供水設施的防凍設計標準是-5℃以上,管道設計標準和維修標準確實需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正在研究。
澎湃新聞:在2016年上海市人代會現場,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曾說過,“搶修過程當中,裝備、工具也是我們的短板”。請問,搶修人員遇到哪些困難?
朱慧峰:個人認為,大口徑管道均快速得到修復,搶修過程中會使用探漏儀器,搶修力量問題不大;倒是面廣量大的二次供水設施受損,物業搶修力量跟不上。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