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人類行為實驗
實驗目的
考察胎教“神曲”莫扎特K.448樂曲對人體的影響
實驗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堯德中教授及其研究團隊
實驗手段
60名大學生分三組進行“折紙迷宮”測試;鼠寶寶水下逃生測試
實驗結果
聽莫扎特K.448樂曲,確實有助于提升人的空間認知能力
聽小夜曲,奶牛產奶量翻番;聽老歌,母雞產蛋量更高……在很多人眼中,音樂,往往有很多想象不到的神奇效果。而對于莫扎特樂曲,更是一度被奉為胎教界的“神曲”:孕婦聽了,寶寶會更聰明。學術界稱之為“莫扎特效應”。
很多準媽媽甚至因為聽了這種言論,在胎教環節就開始“搶跑”。事實真的如此嗎?電子科技大學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堯德中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歷時3年多,進行反復實驗,最終證明莫扎特K.448樂曲的節奏,確實有助于提升人的空間認知能力。
研究團隊還提醒說:“莫扎特的有些憂傷、狂熱或悲壯的樂曲,并不適合做胎教音樂。
人體實驗
60位大學生成實驗對象
莫扎特的K.448號樂曲,曾被胎教界傳為“神曲”。為了探究該樂曲對人體的影響,課題組選取60名未經任何專業訓練的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
60人被分成三組,在實驗開始前,分別進行“折紙剪紙實驗”和“紙筆迷宮測試”。其中,折紙剪紙,是考察他們的空間想象的正確率,紙筆迷宮是考察他們空間想象的速度。
“實驗會在一些圖像上畫上各種虛線,然后讓被試者想象出沿虛線折疊后呈現的效果。”研究團隊成員、電子科大教授夏陽說,這主要是考察被試人的空間認知能力。
接下來的一周,三組被試者在同一時間來到實驗室,并分別開始實驗。“第一組聽莫扎特的K.448樂曲、第二組聽反向莫扎特K.448樂曲、第三組戴上耳機什么也不聽。”夏陽說,選擇反向莫扎特樂曲,主要是保證對被試者的物理刺激相同,從而得出更為科學的實驗結論。
在持續一周的刺激后,科研人員要求被試三組在他們已經習慣了的時間點和地點分別進行“折紙剪紙實驗”和“紙筆迷宮測試”。
這次行為實驗的數據被完整記錄,并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上。
聽K.448號樂曲剪紙更快
數據顯示,在實驗前,三組被試者的折紙迷宮的正確率分別為:30%、31%、32%;耗費的時間分別為:77秒、79秒、78秒,差別不大。
一周后,再次測試。聽莫扎特樂曲的這一組成績為:用時55秒,正確率為59%;聽反向莫扎特樂曲成績為:用時75秒,正確率33%;而不聽任何音樂的一組成績則為:用時64秒,正確率47%。
實驗數據明確顯示,聽莫扎特K.448樂曲的被試者用時普遍縮短,但正確率提升近一倍。反向聽的被試者則明顯受到一定影響。
“這項實驗證明,莫扎特K.448號樂曲,對人的空間認知能力是有效果的。”夏陽說。
(注:折紙剪紙實驗正確率數據,誤差在3%之內;“折紙迷宮”時間數據,誤差在3秒之內。)
動物實驗/
鼠寶寶聽K.448號樂曲逃生能力更強
同時,研究團隊也在進行另一項經典的“水迷宮”實驗,科研人員讓鼠寶寶憑借空間認知能力,尋找逃生平臺。
據科研人員透露,實驗對象是45只標準實驗室培育出來的鼠寶寶,仍然分為三組。
結合鼠寶寶的作息時間,科研人員將每晚八點到次日的早上八點,確定為“音樂時間”。這個時間段,第一組鼠寶寶將聽莫扎特的K.448樂曲,第二組聽反向莫扎特K.448樂曲,第三組則什么也不聽。
在鼠寶寶出生后的28天、56天、98天,科研人員開始測試鼠寶寶的空間認知能力,即在“水迷宮”中尋找逃生平臺。
實驗顯示,聽莫扎特K.448樂曲的鼠寶寶們更容易記住原來的路徑。不聽的鼠寶寶成績增長則相對緩慢。
為了進一步驗證莫扎特K.448樂曲對空間認知有無效果,科研人員還對鼠寶寶進行了“分子測試”,提取同記憶相關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進行分析,發現結論與人體行為實驗、鼠寶寶實驗一致。
釋疑/
莫扎特樂曲真的可以提高智力?
節奏對提升空間認知能力的作用很大
為了找到莫扎特K.448號樂曲的神奇所在,科研人員在專業音樂人士的指導下,將這首樂曲進行了“解剖”。一種是只保節奏,另一種則只保留了音高。
同樣,科研人員用鼠寶寶對這兩個版本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聽了音高的鼠寶寶,在尋找逃生平臺的實驗中,表現一般。“節奏對鼠寶寶的空間認知能力影響更大。”
莫扎特的音樂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個論斷最初來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結論。但這一結論很快出現越來越多的懷疑論者。2007年德國政府組織了神經科學、心理、教育、哲學等多個學科的高級專家正式發布達154頁的研究報告,稱:“被動地聽莫扎特——或任何你享受的音樂——不會使你聰明”。
夏陽說,“莫扎特樂曲的風格多樣,他的那些或憂傷或狂熱或悲壯的樂曲,并不適合做胎教音樂。”華西都市報記者張菲菲 吳柳鋒 陳羽嘯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