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青
近日,“百度血友病貼吧”事件引起社會關注,百度方面甚至遭到監管層的問責。盡管此后百度貼吧表示全面停止病種類吧的商業合作,但事件的負面影響還在不斷發酵。《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理財類貼吧中仍然有部分成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宣傳陣地。例如,在“網貸吧”中,貼吧內的圖標和廣告均為一家名為微e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而在“家庭理財吧”中,其圖標和主廣告同樣是一家名為亞太陽光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投資”)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記者登錄微e貸和亞太投資后發現,兩者平臺的年化收益都達到20%,遠超過目前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微e貸的“優選理財計劃”信披不透明。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百度貼吧上聚集的都是大量精準用戶,活躍用戶有共同興趣和話題,一旦這些理財類貼吧被機構掌控“話語權”,吧友就只能看到各種營銷廣告。此外,如果是一些存在問題的公司成為吧主,那么可能會導致吧友經濟損失。
價位高昂
數據顯示,百度貼吧目前注冊用戶超過10億,月活躍用戶突破3億,共擁有1900萬個主題吧。2015年起,百度貼吧官方表示,試水“合伙人制度”,以“專業機構+吧友”的雙軌制模式,嘗試從內容和體制方面引領貼吧走向規范化道路。
此外,百度公司在推廣招募貼吧合伙人時,也將“網絡輿情”專門作為一項亮點予以說明。其中行業吧的推廣中,直接說明貼吧是“產品的公關輿情平臺”。據業內人士稱,所謂的輿情服務,就是利用貼吧的運營權,左右貼吧的輿論,刪除負面信息,擴大正面宣傳。
據媒體報道,百度對外“出售”貼吧分為兩大類:行業吧(興趣吧)、政務吧(地區吧)。價位由百度內部測算,按照貼吧的發帖量、活躍度、用戶數等數據測算,最終確定要“出售”的貼吧管理權、經營權價格。
行業資深人士江瀚表示,百度貼吧作為網友聚集的主陣地,因為其草根發起、自主討論的特色,已經成為廣大網民最信任的非官方群體。互聯網金融平臺作為最具互聯網創新思維的企業,肯定不會放棄百度貼吧這樣的宣傳形式。對于互聯網平臺而言,采用百度貼吧作為宣傳陣地的好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抓住軟廣告陣地。借助百度貼吧的草根特色,給廣大網民形成大眾點評式的推廣效果,以軟文的形式推廣效果好于硬廣告。二是公關平臺的控制。百度貼吧作為一個網友都可以發表觀點的平臺,是大部分網友的主要控訴吐槽平臺,控制了百度貼吧,就控制了一個強有力的公關平臺。三是形成流量引流。百度貼吧借助百度的平臺,一旦形成活躍的貼吧將會形成大量的流量,為互聯網金融平臺形成流量接入。四是提升用戶精準度。因為貼吧的用戶在貼吧中的交流會提供大量的個人信息,利用貼吧可以精準鎖定用戶。
“但對投資者不好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誤導投資者。百度貼吧作為網友的自主交流陣地,被企業掌控極易誤導投資者,放大投資風險。二是影響投資者申訴。百度貼吧是投資者申訴的重要途徑,一旦被企業控制,投資者的申訴就會被屏蔽,從而喪失了輿論對企業的威懾力。三是用戶隱私喪失。用戶信息原先只有百度掌控,但是一旦互聯網金融平臺加入其中,對用戶的隱私就存在潛在的威脅。”江瀚對本報記者表示。
事件再發酵
在停止病種類吧商業合作后,負面影響仍在不斷發酵。
在理財類貼吧中,仍存在大量企業的宣傳廣告和企業推廣內容。以“網貸吧”為例,在吧內顯示的圖標和廣告頁面上均為微e貸,公司公關軟文帖也不在少數。而搜索關鍵詞“家庭理財”后,記者發現,該貼吧的圖標、廣告頁面和置頂帖子也均是一家叫亞太投資的公司。
微e貸與百度貼吧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5年9月,當時的新聞稿中表述稱“雙方共同為P2P網貸搭建更加廣闊、專業性強、具有行業引導性的溝通平臺,與廣大網貸參與者深度挖掘行業內涵,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然而,現實卻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
據微e貸官網顯示,微貸優選理財計劃年化利率達15%~23%,按月還息,到期還本,利率是銀行活期存款的50倍,銀行定期存款的5倍以上,利率會根據借款人的資質和信用等級作相應的調整。
實際上,在新廣告法出臺后,微e貸優選理財計劃的宣傳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三條,“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規定。
對于投資者的資金并沒有具體的流向,微e貸只表示“微貸優選理財計劃是為優質項目標設置的靈活投資組合項目,投資人通過優選理財計劃投標的資金會智能分配至不同優質項目標中”。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微e貸的優選理財計劃信息披露很不透明,任何一家透明化運作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應將信息合規披露,讓投資者明白自己的資金到底投入哪些項目,而不是平臺自己去主導。
此外,微e貸和亞太投資宣傳的20%年化收益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匯付天下最新數據顯示,P2P網貸行業平均年化收益率持續下滑,已從2014年的13.92%下降至12.75%。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監管政策的正式落點,這一平均年化收益率還將進一步下降至8%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微e貸曾在2015年被第三方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拉入黑名單,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存在相關重大信息披露不充分、自擔保行為、違規設立資金池、存在線下充值現象、資金安全無法保障、債項收益率偏高、違約風險較大、平臺缺少第三方信用評級、債項信用風險無法揭示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