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HDR”,對攝像和影像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不會陌生。事實上在我們的手機上就能找到這個東東:無論是當你想在昏暗的燈光下來一張美美的(聚合閱讀)自拍還是在夜幕下想拍出一副明暗細節富的夜景照片時,按下屏幕上的HDR按鈕都會讓你得到一張比平常更為清晰的照片。
在今年的CES上HDR再次火了一把:因為幾乎所有參展的彩電品牌都把“HDR”作為2016年產品的新賣點。在索尼(聚合閱讀)的展臺人們在看到各種HDR BRAVIA的同時,還看到了一些非常震撼的HDR技術原理展示場景。這些在其他任何一個彩電品牌展臺看到不到黑科技,索尼大法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CES2016 索尼展臺上的黑科技展示,Backlight Master Drive可以讓索尼HDR 電視峰值亮度達到4000nit,遠超其他品牌1000尼特的水準)
● 關于電視上的HDR
HDR是英文“High Dynamatic Range”高動態范圍的縮寫。HDR原本是屬于視頻拍攝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因為它和視頻的拍攝品質息息相關。
普通人對一段視頻(照片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看成是一段靜態的視頻,同理一段視頻也可以看成是一定數量照片的集合)質量高低的理解往往只有“清晰度”一個概念,例如1080P,4K(聚合閱讀),都是從清晰度這個維度對影像的描述。但決定視頻質量的參數還包括色彩采樣的bit數、幀率、色域和亮度范圍。
HDR就是一種用來擴展視頻亮度范圍的技術。在真實的世界中,陽光直射下的地方亮度能達到30萬尼特,房間里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亮度卻或許只有幾尼特,而夜晚的星空甚至只有10的負四次方到負六次方尼特,如此巨大的亮度范圍即便是精密的人眼也不能完全感知。
(自然界中的物體亮度示意圖)
一般而言,人眼可以感知的亮度范圍是1-10的五次方尼特。非常巧妙的是人眼還可以根據光線變化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調整這個范圍,例如在低照度的時候也可以感知1-10的五次方范圍內的亮度差異,并不會把一部分能力僅僅留給高亮度范圍使用。
HDR最早應用是從攝像、照相產品上開始的。因為在攝像產品上采用這種技術可以讓真實世界中的信息得到更完整保留,相當于從源頭上提升了視頻的品質,同時也可以為后期的編輯處理提供更大的空間。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更高畫質的要求,僅僅在前端使用HDR已經有些不夠了。市面上的的電視(聚合閱讀)機一般只擁有1-10的三次方范圍內的亮度能力,即便信號品質再高最終顯示的時候也會導致大量亮度信息丟失,從而降低視頻的品質。在這種背景下,把HDR引入電視機領域也就成了順水推舟的邏輯。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HDR只是一個標準,而不能理解為一種功能或者技術手段。為了達到HDR標準,企業會依據自身技術實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判斷為市場提供不同級別的商品。而這也為索尼這樣的技術驅動型企業提供了發揮空間。
● 索尼在HDR方面的優勢
液晶電視屬于非自發光的顯示設備,因此要讓亮度顯示范圍達到以往不能企及的水準必然要在背光模組上動腦筋。索尼在2016年的BRAVIA新品上采用了兩種技術手段來提升背光的性能:一是全新的動態背光系統,第二則是精銳光控PRO技術。
索尼的新動態背光系統可以分為大師版和精英版兩種。它們的技術原理基本相當,只是在最終的參數上有所區別,打個比方就好比同樣是V6的汽油發動機,一個是3.6L排量,一個2.4L排量的差別。
“動態背光系統-精英版(Slim Backlight Drive)”如同名字一樣,主要是在保證電視機機身身薄型化的前提下仍能滿足HDR所需的亮度范圍與高對比度,其內部使用了索尼新研制的“網陣式背光照射結構(grid-array backlighting structure)”,可以在側入式LED背光的物理架構上實現媲美矩陣式背光的效果。
而更高階的“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Backlight Master Drive)”則是基于直下式LED背光架構的產物,它使用了超高密度的矩陣式背光源,背光分區數量超過1000個以上(具體數量索尼并未對外公布)。在直下式背光的LED電視中,分區數越多表示背光控制的精度越高。索尼表示采用這項技術的電視機最高甚至可以達到4000尼特的亮度,相當驚人!要知道過去傳統LED電視的峰值亮度一般在500尼特以內,而今年其他企業推出的HDR電視最高亮度一般都在1000尼特左右。
至于精銳光控PRO技術并不是今年第一次用在BRAVIA上的技術。這項技術最初運用在索尼的高端非HDR電視上,目的就是提升電視在明暗對比度方面的表現。記得當年采用這項技術的電視機可以達到三倍于普通電視的明暗動態范圍。因此在進入到需要進一步提升明暗范圍的HDR時代時,這項技術也會順理成章的得到保留。
索尼表示其使用的技術手段在提升電視機亮度范圍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改善圖像的色彩表現,這又是為什么呢?
● 索尼的HDR黑科技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傳統衡量電視機色彩表現的指標就是“色域”,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見過類似這樣的色域圖:在一個二維坐標系中,R 、G、B三種顏色構成的三角形就代表了一臺顯示設備能夠顯示的所有色彩范圍。傳統電視機不管是用什么樣的背光源技術,廣色域技術,目的都提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但實際上用一個三維坐標系來表示色域是更貼切的方法。這個三維坐標系和之前的二維坐標系相比多出了一個亮度的維度:這是因為在不同的亮度等級下色彩表現也是會有變化的,例如在常見的BT709色域規范或者BT2020色域規范中,如果我們加入亮度信息就會發現其實整個色域在三維空間里的體積會非常龐大,從一個平面變成了柱形。
加入了HDR后電視機的亮度范圍隨之大幅擴展,整個電視的色彩顯示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提升。但擁有寬廣的色域并不意味著色彩表現一定就會更好,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當年某頂級韓系品牌在其旗艦級手機上使用了色域遠超普通LED的AMOLED(聚合閱讀)屏幕后,消費者竟然發現色彩由于過于鮮艷反而看著失真了。所以在色彩管理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個提升色彩的技術或許也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索尼2016 HDR電視和2015年非HDR電視的色彩對比,上為HDR產品)
而這正是索尼的一大優勢所在:索尼電視機的色彩管理能力一直以來在業內都是有口皆碑的。這不僅依托于其在上游拍攝和后期制作領域積累的專業經驗,也和索尼數十年專業的電視機制造經驗息息相關。索尼有一批擁有豐富經驗的畫質工程師從軟硬件兩個方面來控制、調校色彩表現,保證電視機色域提升的同時,依然保持在可以被駕馭的范疇內。
專業廣電設備也是索尼的另一個傳統強勢領域。無論是專業的電視攝像機還是最新的4K數字電影攝像機,索尼都擁有先進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其中也包括很多很早就開始支持HDR的設備。這家擁有從拍攝到傳播全流程技術能力的企業在推出電視機這類顯示終端時,自然可以將從前端到傳輸都擁有的技術優勢融入其中。對畫質專業級的理解和身后的技術底蘊,才是索尼在技術上真正的可怕之處,也是其他彩電企業難以企及的地方。
● 索尼的市場策略會如何跟變化?
一直以來,索尼對彩電業務都有著其他企業難以理解的復雜情感:彩電業務既成就了索尼在CRT時代數十年的輝煌,也讓索尼在平板時代嘗到了連續深陷虧損泥潭的痛苦滋味。平井一夫上任后通過一系列重大調整終于讓彩電業務從2014年后實現扭虧為盈,而這距離上次盈利已經過去了十個年頭。
索尼視覺產品公司總裁高木一郎在CES期間接受網易家電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索尼彩電業務最終實現盈利的最根本因素可以歸納為公司結構的改革。索尼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為了迎合市場份額而去壓縮、控制成本,而是在可以確保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的運行成本的消減以及庫存的消減化,達到提升運行效率的目的。整個改革過程中保持產品力依然是最重要的環節,和以往相比索尼近年來其實是在不斷強化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性能,這樣的措施保證了產品在具有高利潤的市場一直都非常暢銷,并讓最終帶來了財務數據上的逆轉。
事實上索尼彩電業務實現扭虧為盈的2014年也是中國彩電行業競爭進入前所未有白熱化的時代的起點。這一年以樂視、小米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相繼憑借一款又一款擊破當時行業底價的產品殺入彩電市場。傳統彩電企業為了應對這些新品牌不得不大幅調低中低端產品的價格。雖然從近年來表現看傳統彩電品牌依然憑借各自在渠道、售后、品牌等方面的傳統優勢保持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但企業利潤卻大幅縮水,不少一線品牌在2015年都已經開始出現了巨額的虧損。
反觀索尼在這段時間內的策略則是適度的收縮產品線,并將產品重點轉移到具有高畫質和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市場上。如果你關注索尼最近一兩年的產品線,就會發現現在的索尼電視無論是系列還是型號數量都沒以前那么多了。雖然最終整體的市場份額、銷售金額都出現了下降,但整個業務的利潤卻在上升,這也和同期其他傳統彩電企業慘淡的經營業績形成了很大反差。
索尼中國消費電子營業本部家用顯示產品部總監陳巍在2015年初接受網易家電的采訪時曾說過索尼明確認識到自己在中國市場一定不是有價格競爭力的品牌,索尼電視業務的策略是短期內不再追求過去那樣非??壳暗氖袌龇蓊~,不做大而全,而是在某一局部范圍內追求極致、追求最好、追求最大化。而從今年搭載了HDR的全新BRAVIA上看,索尼確實正一步一個腳印的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文/侯維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