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億歐網 文/黃淵普
2016年第一天的太陽升起時,創業創新正處在由高峰跌向低谷的過程中。
盡管,2015年最后2天曝出了一系列融資,似乎在預示著資本寒冬正在結束:包括安心公寓的7000萬元A+輪融資、匯貝生活5000萬美元B輪融資、微金所3億人民幣A輪融資、本來生活1億美元C輪融資、傳太醫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達達獲約3億美元D輪融資。
但,真正的谷底尚未到來,觸底反彈還需時日。不忍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場重回正常溫度之前,一大批的創業公司會倒下,而這個倒下的高峰期會在春節前后出現。
原因很簡單,春節(2016年2月)前后大多數創業公司的上一輪融資到了用盡的節點,加上商家年底結款、員工年終獎金提成和年終獎,幾重壓力下,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大增。
倒閉潮的外在表現是行業負面消息增多,負面消息是一種情緒,直接影響到資本市場,提高創業公司融資難度,惡性循環形成。惡性循環的打破,一是需要行業利好,比如大且成功的上市案例;二是等待,隨著時間慢慢忘卻。
2016年上半年,大的上市案例不太可能出現,滴滴、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達達都還處在市場爭奪階段,大幅虧損下不敢輕易去試水上市。而在經濟整體不樂觀的大環境下,二級市場保持穩定可期,但要出現大牛市的難度不小。
理性的期待是:2016年下半年后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回暖,但已經回不到2015年上半年時的熱鬧光景。大多數創業公司,撐不到2016年下半年市場回暖的時候,死亡或倒閉是幾乎唯一的選擇。
死亡不可避免,盡管如此,創業創新依然可期。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創業創新,政策的拉動作用即便不如以往明顯,依然在資源配置、市場宣傳、用戶培育、人才引導等方面有巨大的威力。以市場化力量驅動體制企業變革,大方向不會變。
死亡很殘酷,但優勝劣汰這是自然法則;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建立在一系列探索上的新型創業公司,有理由比它們的前輩更強。死去的越多,新生的也會更多。無論前路有多么艱險,下一波的創業創新大潮注定超過以往,下一波的創業創新公司也必將超過以往。
滴滴快的合并、58趕集合并、美團大眾點評合并、攜程去哪兒變相合并,合并是2015年的最重要主題。可以期待的是,合并將在2016年繼續下去。和此前的互聯網公司合并互聯網公司,傳統企業兼并傳統企業不同,2016年可以更多地看到線上線下企業相互合并。
此前,除了少數幾個壟斷行業,大多數行業是“市場很大、但領先企業不強”,受各種原因影響,充分的市場競爭并沒有形成。目前,市場充分競爭的阻礙物正在被拆除,市場力量越強,合并越可能出現,而互聯網又加速了行業融合和兼并的節奏。
百度投資星美影城,萬達入股同程旅游,在這些大型案例之外,類似干洗巨頭賽維和在線洗衣O2O懶到家合并這樣的中小案例會迅速增多。互聯網的思維和打法,線下的資金資源,互聯網+或O2O有望在2016年真正遍地開花。
加速合并,做強企業,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剩余資金資源正在往外輸,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被擺在了更重要的戰略位置。
阿里投資印度最大支付平臺Paytm,騰訊投資印度醫療信息提供商Practo,滴滴入股東南亞的打車公司GrabTaxi,2015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的投資引人注目。另外,傳統企業里面,萬達集團、復星集團、三胞集團也都在海外大量布局。
以往一般只有巨頭才布局國際市場的情況在2016年后會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司從成立起就具備國際化視野,互聯網行業成為這波國際潮的前鋒,將助推各個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2016年,創業創新的難度不會比2015年容易,但創業創新的大潮不會比2015年更差。大量創業公司死亡,依然會有足夠多的創業公司成為贏家;大兼并、國際化大背景下,創業創新面臨巨大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