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立
日本消費電子巨頭的復興運動日前出現分水嶺,東芝被曝創下約45億美元年度巨虧的同時,同樣經歷漫長調整的索尼公司卻表示要轉守為攻,1.55億美元吞掉了東芝圖像傳感器業務。
“這將對索尼擴大傳感器產能會有很大幫助。”索尼公司CEO平井一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歷時三年的重組已經完成,索尼將開始“換擋加速,轉守為攻”。
這是平井一夫接手索尼以來第一次如此明確地發動進攻信號,根據曝光的“反攻計劃”:數碼影像、音視頻業務將為索尼復興貢獻穩定利潤,部件、游戲、影視等業務被視為新的增長引擎,對于最為賺錢的圖像傳感器業務,將持續加大投資。但平井一夫仍需面對手機業務持續虧損的現狀,只是索尼似乎還舍不得賣掉曾經寄予厚望的手機業務,給出的最后期限是2016財年實現盈利。
產品創新乏力、公司結構僵硬、擁抱移動互聯網遲緩被認為是索尼迷失的主因。2012年,平井一夫接替霍華德·斯金格升任社長兼CEO。
臨危受命的平井一夫給索尼首先開出的藥方即為瘦身,出售減冗,隨即拋出“第一個中期計劃”,開展一系列的業務架構改革,包括從電腦業務退出,將電視業務獨立成全資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移動業務曾一度在索尼復興大業中被寄予厚望,而現在移動通訊業務產品仍然處于虧損。在平井一夫先期公布的電子業務復興計劃中,移動業務曾經和數碼影像、游戲并列三大核心業務。據索尼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2014年索尼內部仍然對移動業務傾注了很多力量,但是業績的持續下滑讓人感到失望。對此平井一夫回應稱,手機業務的改革正在進行中,方向之一是優化成本結構用以防守,其次則將考慮產品結構與地域的結合進行進攻,兩者綜合盡快完成手機業務的架構改革。
按照平井一夫的規劃,2015至2017年索尼將進入第二個中期計劃,主要的目標將是提供利潤,在發展有潛力的領域進行投資。這種策略性的轉變體現索尼正朝著“不求規模,更重盈利”轉變。
“業務能力強的人開始流向游戲、數碼影像等盈利能力強的事業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索尼員工向記者表示,“至少公司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是也有聲音認為,目前平井一夫采取的策略更多地還集中在治標,要想將索尼真正帶向復興,更要解決產品創新不足、品牌形象老化等根本問題。
而中國已成為和美國、日本并列的索尼三大市場之一,市場策略也在發生改變。索尼(中國)董事長栗田伸樹透露,索尼正將更多的資源放在網絡傳播與直營店的體驗建設上。以上海為例,同在淮海路上,索尼的直營店與兩家超大面積的蘋果直營店狹路相逢,索尼的辦法是利用PS4這樣的爆款產品的展示與體驗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注意。“我們的目標是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和中產階層以上的家庭。一旦找到了目標群體,就通過精準的策略去影響他們。”
而轉入反攻之前,索尼的選擇邏輯更傾向于能看到直接的效應與結果,比如電視業務方面在OLED電視上止步不前,而將重點轉向現階段更具市場潛力的4K電視。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索尼轉入進攻需要將注意力從削減控制成本調整到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上。不僅僅著眼現在,而是更多地投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