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佳鵬
2015年,合并是互聯網的一大主題。出行領域有滴滴和快的,本地生活領域有58和趕集,O2O領域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在線旅游則是攜程與去哪兒網。
這四樁交易中,一個主要特點是,這些公司在此前都曾經歷過較長時間的競爭,并為其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另一個特點是,這四樁交易背后基本上都站著BAT三大互聯網巨頭。
外界評論,資本寒冬之下,BAT紛紛停止校園招聘,意味著就連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去給小巨頭們打補貼戰了,紛紛合并了結。事實是,根據最近一期季報,截至9月底,百度手握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110億美元,阿里巴巴為166億美元,而騰訊的現金凈額和股權與金融資產價值合計也超過100億美元。
“只能說這幾年來,BAT擴張到了一定階段,有目的地進行投資布局。”一位投資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領域都發展迅速,盡快合并并抓緊下一個領域的布局是最重要的。
2011年前,BAT主要的戰略還是內部增長,復制有前景的創業項目,將其在內部扶持成為新業務。“3Q大戰”之后,騰訊開始布局其開放平臺生態,在逐漸垂直細分化的互聯網發展情形下,BAT都逐步布局了其開放平臺,而對于三巨頭來說,對外投資布局也逐漸取代了內部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