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用戶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反映稱,其未曾向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消金”)申請貸款,甚至從未注冊過小米相關賬號,然而,在查看個人征信報告時卻發現該公司向其發放一筆個人消費貸款并上報征信系統。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若用戶并未簽訂貸款協議且未實際收到貸款,則借貸法律關系尚不成立,但用戶的征信系統可能因此留下記錄。
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金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63.16億元、15.05億元,凈利潤為368萬元。此外,小米消金開業兩年以來,在進行業務擴張的同時,也因暴力催收屢遭用戶投訴。記者以“小米金融暴力催收”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進行搜索,相關投訴量達812條。
用戶未申請貸款卻上征信
王女士告訴記者,近日,其準備購買車輛并辦理車貸業務,在查詢個人征信報告時發現小米消金曾于2022年4月13日向其發放了一筆34921元個人消費貸款,于2025年4月12日到期,截至2022年6月,余額為4583元。王女士表示,其并未在小米消金平臺上申請任何借款,而且名下的銀行卡賬戶也未見貸款入賬,該筆貸款目前仍顯示在貸款記錄中。
*王女士的征信報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女士起初向小米消金客服致電處理征信異議相關問題,但一直未能接通。隨后,王女士嘗試通過小米消金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報征信異議申請,但提示“僅對特邀用戶開放”,平臺未能妥善解決問題。
另有用戶張女士亦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反映稱,在近期查詢征信報告時發現小米消金曾于2021年10月向其發放了一筆8萬多元的個人消費貸款,但其并未在小米消金平臺上申請借款。小米消金的客服則向其表示,該筆貸款是給別的平臺做的授信額度,無法撤銷征信記錄,只能幫助張女士更改為已結清。若要撤銷上述貸款記錄,需要張女士向小米消金發送郵件,并注銷賬號。
日前,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多位用戶投訴稱其未曾向小米消金申請借款,卻在征信報告中出現相關借貸記錄。截至發稿,小米消金的此類投訴仍在不斷增加,但小米消金未在該平臺上對投訴用戶作出相關回復處理。
據了解,小米消金官網上公布的貸款開通指南,包括以下5個流程:用戶注冊登錄、上傳身份證、實名認證、填寫基本信息、獲得額度。以上申請流程均需獲取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前述王女士還告訴記者,令她費解的是,其從未注冊登錄過小米的相關賬戶,小米消金從何獲取其個人身份信息并為其申請貸款。
*小米消金相關產品的開通指南,截圖自小米消金的官網
個人不良資產研究員劉亞偉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我認為用戶被貸款的情況并非是系統的原因,應該有人為的因素。在APP等平臺上申請一筆貸款需通過本人實名制銀行卡的驗證以及手機號碼的短信驗證、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審核,外加上人工審核,在系統、人工的多重審核情況下出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人為原因的可能性就很大。”
夏海龍則向記者表示,若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貸款”,則必然存在用戶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被盜用或未經授權而進行傳輸的情況。此次事件或是因“聯合貸”的平臺間合作模式而起,即用戶可能在某個貸款平臺一鍵同意其他貸款平臺獲取其個人信貸記錄。
同樣的,小米消金也被《北京商報》證實有過“一鍵分享”的選項,即將自身平臺用戶信息分享給其他平臺,“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小米消金在向其他主體提供用戶個人信息之前,應當向用戶告知接收方的名稱、信息處理目的、個人信息的種類等,并取得用戶的單獨同意。不少用戶在幾乎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量敏感個人信息即被‘分享’給其他信貸機構,這一模式明顯不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要求”,夏海龍進一步補充道。
針對小米消金僅對張女士的貸款進行結清未撤銷征信記錄,劉亞偉表示,“金融機構給用戶的反饋只是作出結清而不是撤銷征信記錄,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一是金融借貸形成后是會上報征信系統的;二是金融借貸發生違約也會影響用戶的正常借貸申請,而不撤銷征信記錄亦會對消費金融機構日后的金融產品市場推廣造成較大影響。目前,主要的問題是資金的流向,實際上這筆出借的資金在哪里以及目前這筆資金的使用情況。若不嚴查被貸款問題的真相,進行嚴格處理,那么往后效仿者亦會更多”。
暴力催收屢遭投訴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不少用戶投訴稱因自身經濟情況發生變化,暫無法按時全額還款,主動向小米消金平臺申請協商還款,卻面臨暴力催收。在被催收的過程中,用戶的家人、朋友遭到騷擾、恐嚇,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據用戶反映稱,因疫情影響失業暫無收入用于還款,并需要贍養老人與小孩,其主動與小米消金催收人員進行協商,請求延期還款遭到拒絕。貸款逾期后,其與家人朋友不斷接收到小米消金催收人員的電話以及短信。另外,有用戶受疫情影響中止工作一個月,其每月需向小米消金還款3500元,目前只能還款1000元。該用戶向小米消金催收人員申請協商還款無果,每日接聽到不少于10通催收電話,催收人員還向用戶的緊急聯系人以及通訊錄聯系人進行催收,已經嚴重擾亂用戶及其家人朋友的正常生活。
*黑貓投訴部分用戶投訴截圖
根據《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相關規定,從業機構應切實保護債權人、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隱私,不得非法泄露個人信息,不得采用非法手段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個人信息。債務催收對象應符合法律法規有關要求,不得騷擾無關人員。催收人員不得向債務人外的其他人員透露債務人負債、逾期、違約等個人信息。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消金公司向用戶進行催收是受到自身利潤以及相關的業績壓力的影響,此外還需定期披露逾期貸款、不良貸款率等相關指標。第三方催收公司進行催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從而自主地進行催收,甚至是暴力催收。如果用戶遭遇到暴力催收,首先要和消金公司提前保持良好溝通,其次在遭遇到一些違法違紀的催收時,及時向公安機關等部門進行舉報,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據悉,小米消金是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與重慶農商行(601077.SH)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據重慶農商行年報信息披露,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金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63.16億元、15.05億元,凈利潤為368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消金賬面顯示虧損超7000萬元,這也意味著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出現大逆轉,扭虧為盈。
另外,小米消金的業務規模或呈現增長態勢。今年3月,天星數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星數科”)對外公布稱,小米消金正在有序承接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目前,天星數科旗下個人消費貸款產品—隨星借已變更為小米消金運營,該變更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針對小米消金用戶被貸款以及暴力催收相關問題,記者致電致函小米消金,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張婷龍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