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唯一的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費金融)在成立11年后,股權方面或有發生變化的可能。
有報道稱,捷信消費金融近期正尋求股權出售,有望引入中資新股東。
《投資時報》就此事詢問捷信消費金融,該公司未直接回應,不過表示,“正如您所料,捷信定期審視推動未來增長的機會,這是我們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采取的做法。”
此前有報道稱,捷信消費金融方面表示,該公司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未來也不會改變。作為這一戰略目標的一部分,公司希望通過尋找實力雄厚的股權合作伙伴,進一步加強其在市場上的行業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并使運營更加本土化。
公開信息顯示,捷信消費金融全資股東為捷信集團(HomeCreditN.V.)。捷信集團最早成立于捷克,最終控股公司為派富集團有限公司(PPFGroupN.V.)。派富集團是中東歐地區規模最大的投資和金融集團之一。
在行業粗放式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和監管加強后,消費金融行業競爭進入新階段。捷信消費金融作為中國持牌消金公司曾經的龍頭,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將凈利潤額度和資產規模榜首位置讓給招聯消費金融。2020年末,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下降37.62%,當年凈利潤也同比降88.07%。也正是2020年,捷信消費金融開始敏捷及數字化轉型,以有效實施該公司“2023戰略”。
捷信消費金融尚未公布2021年全年業績。不過2021年前5月,該公司盈利超2020全年。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捷信消費金融最近多個網上渠道顯示“捷信相關消費貸款產品上架審核中”。有報道稱捷信消費金融或暫停自營消費貸。捷信消費金融則對《投資時報》稱,該公司的消費貸款業務并沒有暫停,相關產品的申請入口僅面向符合該公司風控策略的客戶開放。
由于疫情在全球持續不斷,眾多行業受到影響,提供金融服務的消費金融行業也自然會承受相應壓力。對于消費金融機構來說,也需尋求應對之策。
引入新股東?
由于捷信消費金融是中國內地唯一的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而且曾經是持牌消金公司龍頭,因此有關該公司股權方面的消息備受行業關注。
近日有報道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正在尋求股權出售,正與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觸中,有望引入中資新股東。而且,捷信消費金融在2021年便有過出售股權的計劃,但最終未能成行,當前是在向新意向買家繼續推進這一事宜。
捷信消費金融2020年報顯示,該公司母公司為捷信集團(HomeCreditN.V.),最終控股公司為派富集團有限公司(PPFGroupN.V.)。
捷信集團2019年曾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不過后來稱,由于市場情況所致,決定不再推進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進程。
捷信消費金融2022年4月發布的文章顯示,捷信集團總資產規模已達185億歐元。
據捷信消費金融旗下微信公號“捷信頭條”2021年4月發布的文章,捷信集團CEO楊-帕斯卡爾·狄偉爾薩特(Jean-PascalDuvieusart)表示,疫情對捷信集團的影響主要還是體現在2020年的上半年,“但是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集團是盈利的,我們現在已經關賬了,所以從一季度情況來看集團層面還是盈利的。在疫情當中,集團顯示出來在財務表現上的韌性。”
“捷信頭條”今年2月16日發表的題為《捷信集團慶祝成立25周年》的文章顯示,捷信集團于1997年在捷克成立,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消費金融巨頭。自成立以來,捷信集團已為全球9個國家超1.4億客戶提供服務,覆蓋4個大區:中東歐、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中國、南亞和東南亞。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捷信頭條”2021年6月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捷信消費金融總經理翁德雷·弗里德里奇(OndrejFrydrych)表示,該公司2021年1-5月盈利已超2020全年,而且資本滲透率、不良貸款等指標均十分良好。同時,不僅總體成本大幅削減,成本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不過,對于《投資時報》關于捷信消費金融2021年全年業績增長的詢問,該公司未直接回應,只是表示,捷信的2023戰略是一個業務轉型過程,專注于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疫情導致2020的金融增長放緩,但在2021反彈,這使得捷信消費金融成為規模較小但表現更好的公司。
該公司稱,雖然疫情給全行業的業績增長帶來了一定影響,但該公司在聚焦“消費金融”主營業務不變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調整自身商業模式、提升數字化水平,提升運營效率,該公司的業務依然顯示出了韌性和靈活性。
據捷信消費金融2020年財報,當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為652.07億元,同比下降37.62%,當年凈利潤為1.36億元,同比降88.07%。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捷信消費金融2021年先后與兩大互聯網巨頭合作。
據“捷信頭條”文章信息,2021年,捷信消費金融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拓展數字金融業務。捷信消費金融還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就業務云平臺建設項目達成深度合作。
自營消費貸暫停?
業務方面,也有不利于捷信消費金融的信息傳出。
有報道稱,捷信消費金融旗下自營貸款產品疑似停擺,相關頁面均無法查看。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捷信金融”APP“捷享生活”頁面顯示,“捷信相關消費貸款產品上架審核中敬請期待”。在“捷信金融”小程序中點開“借錢”,打開的頁面也顯示有同樣的表述。
還有報道稱,早在2021年4月,捷信消費金融暫停自營消費貸業務、主營助貸的相關消息已有傳出。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發現,捷信消費金融官網顯示,靈活保障服務包“已下線”。同時,“樂易購”申請頁面無法訪問。
此外,有報道稱,作為捷信消費金融轉型線上化重要成果的分期商城業務,在2021年底下線。《投資時報》研究員在捷信消費金融官網打開“分期商城”頁面,掃描捷信線上分期商城APP二維碼,顯示跳轉的網址“暫無備案信息”。
對于自營消費貸業務暫停的說法,捷信消費金融對《投資時報》表示,上述結論與事實不符。該公司的消費貸款業務仍在進行中,沒有暫停。出于優化客戶體驗的考慮,消費貸款產品的申請入口,僅面向符合該公司風控策略的客戶開放。
對于靈活保障服務包下線,捷信消費金融稱,為了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目前該公司正在優化升級該可選服務,并且已經試點將服務包中的部分權益免費提供給優質客戶。至于“樂易購”,該公司稱,“樂易購”產品主要為線下用戶提供商品分期服務,用戶可在覆蓋29個省份300余個城市的捷信合作門店正常申請該產品。
關于分期商城,捷信消費金融表示,目前該公司在線上商城領域引入了其他合作伙伴來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用戶可以在捷信金融App的折扣商城中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關于二維碼跳轉網址,實為該公司“深度鏈接”供應商提供的網址,已將該問題進行反饋,供應商正在修復中。
捷信消費金融強調,該公司并未暫停,也不打算暫停作為其主營業務的消費貸款。過去十多年來,捷信消費金融見證了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并做出了應有貢獻,這有利于促進政府所倡導的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實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捷信消費金融不斷調整其商業模式,以更好適應這一數字化過程,在整個消費金融服務過程中為客戶提供全自動自助服務平臺,包括獲得授信和可負擔得起的消費貸款。
據了解,捷信消費金融在中國于2020年初開始敏捷及數字化轉型,以有效實施該公司“2023戰略”。該戰略的目標是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完善全渠道網絡、大力發展自動化和數字技術等措施幫助公司持續提升運營效率,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不過,《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對捷信消費金融的投訴仍然較多。截至4月24日,對該公司的投訴量累計為66093,近30天的投訴量為1155,投訴涉及的內容包括暴力催收、高利息等。
捷信金融APP頁面顯示“捷信相關消費貸款產品上架審核中”
資料來源:捷信金融APP(田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