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國新辦首次以北京主會場和廣東、香港、澳門三個分會場連線形式召開發布會,對方案進行解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點在前海先行先試。
金融業是前海、橫琴的發展重點。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按照中央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推動包括橫琴和前海在內的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他介紹,去年5月,人民銀行聯合其他金融管理部門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聚焦金融改革開放的重點領域,在包括橫琴和前海在內的大灣區部署了26項金融開放創新工作。
這些措施包括:在民生金融方面,采用遠程方式,試點為港澳居民開立內地銀行結算賬戶,推出港澳居民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個人征信報告自助查詢等惠及民生的業務;在市場互聯互通方面,不斷擴大港澳投資者投資內地資本和債券市場的渠道,“跨境理財通”和債券“南向通”項目將于近日正式啟動運行;在綠色金融合作方面,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赴港澳發行綠色市政債,加強粵港澳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的合作,共同發起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
此外,“我們在自由貿易賬戶、信貸資產跨境轉讓、外債便利化業務、跨境資金池、私募股權基金跨境投資政策等方面,也都陸續在包括橫琴和前海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試點。”潘功勝說。
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加大金融支持橫琴、前海建設力度。“按照兩個方案要求,服務于中央關于橫琴和前海的戰略定位,人民銀行正在牽頭香港和澳門的金融管理部門制定金融支持兩地改革開放的專門文件”。
同時,按照橫琴“立足服務澳門、琴澳一體化”的戰略定位,設計橫琴的開放型金融制度安排,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促進橫琴地區金融服務面向澳門金融機構更高水平的開放,實現金融服務的一體化,提升澳門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以及對葡語國家的金融輻射能力。
依托前海加強深港金融合作,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聚焦資金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動,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促進兩地之間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聯通。逐步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提升和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金融環境,引領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
對于前海的“定位”,潘功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特別指出,香港是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高度開放的商業環境,深度的金融市場體系。人民銀行將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聯動前海作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為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未來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點將在前海地區先行先試,這將有助于拓展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深度和廣度,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地位;目前境外投資者有超過7成通過滬深港通購入持有內地股票,未來,前海合作區可在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中繼續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將前海作為落實金融業負面清單,對接國際標準的試驗田。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建立和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防范和化解體系,加大對跨境資金異常流動的監測力度,加強粵港澳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逃稅的監管合作,加強粵港澳金融監管合作,提升打擊跨境洗錢和非法金融活動的有效性。(駐京記者 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