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補短板。對工業機器人、建筑、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節能異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制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的生產工作進行重點支持,實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試點示范。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在上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國內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競爭力,如果能夠得到產業政策以及資本市場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很快會成長出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袁華明說。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產業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支持政策不勝枚舉。
比如國務院在2016年11月份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廣東省今年5月份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等等。
在資本市場政策方面,科創板的設立為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助力。
據袁華明介紹,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具有研發投入高、投資周期長、經營不確定性大但市場空間大的特點,科創板的其中一部分設立初衷,是通過資本市場,對此類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提供支持。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科創板共有179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其中,按照科創板戰略新興產業分類來看,有30家屬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上述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合計約12.7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百分比超過20%的上市公司有4家:鉑力特(39.38%)、航天宏圖(26.74%)、中科星圖(20.94%)、燕麥科技(20.07%)。占比在10%-20%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小于10%的有17家。
此外,180天以來,截至9月25日,上述30家專用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當中,有10家獲得了機構給予的買入評級。其中,給予買入評級機構數量靠前的上市公司為交控科技(10家)、鴻泉物聯(7家)、鉑力特(3家)。
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界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傳統經濟仍然面臨內生動能不足、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高等問題,而新興產業領域,以5G、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車、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全球科技產業周期共振向上,以國產化替代為代表的國內科技產業滲透率正在提升,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高景氣仍然是制勝因子。作為機構投資者,我更看好上述科技產業當中,業績改善的細分龍頭作為短中線結合的最佳配置。”黃界峰說。記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