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為-0.1%,成為全球首個推行負利率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央行,希望以此刺激更多資金投放到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
[德意志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數據顯示,其總資產為1.63萬億歐元,總負債為1.57萬億歐元,意味著其凈資產約為600億歐元。]
[意大利最大的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目前市值僅有120億歐元,而其不良貸款卻高達510億歐元。經濟低迷、通縮持續的情況下,信貸需求不振,且意大利銀行的業務多為普通借貸,盈利能力較弱。]
6月24日的英國公投確定了英國退歐,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產生了極大沖擊,更使得全球金融市場一度陷入極度的恐慌與震蕩中。但目前來看,比起歐盟政治不穩定性帶來的市場風險,更值得關注的風險可能是歐洲“風雨飄搖”的銀行業。
在美聯儲6月29日公布的最新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德意志銀行連續兩次未能通過測試,西班牙國家銀行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的美國子公司更是已經第三次未通過壓力測試。據《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30日報道,IMF在其《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中稱,作為金融系統一個潛在的外部沖擊源頭,德意志銀行是全球系統性銀行中最具風險性的金融機構,并且德國銀行系統對外部構成的溢出風險高于其對國內構成的風險。此外,歐洲各銀行的股價屢屢下跌,市值不斷縮水,德銀、瑞士信貸股價創紀錄新低,意大利西雅那銀行違約風險飆升。歐洲銀行業危機正不斷發酵。
2014年6月5日,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為-0.1%,成為全球首個推行負利率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央行,希望以此刺激更多資金投放到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負利率政策的推行旨在解決此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留下的問題,但是負利率對于銀行業的打擊首當其沖,負利率會侵蝕銀行的利潤,使得銀行的資本實力受到威脅。
在歐洲經濟本身就增長緩慢和實行負利率的市場大背景下,歐洲銀行業自身的實力也是良莠不齊,遭遇的問題不盡相同。再加上現在英國確定脫離歐盟,對歐洲經濟復蘇和未來發展造成的不確定性加劇,同時也使歐洲銀行業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來看,德意志銀行和意大利西雅那銀行是最危險的兩個因子。
早在2013年,德意志銀行的盈利能力就已經令人擔憂,總資產1.6萬億歐元的德意志銀行實現凈利6.81億歐元,資產回報率僅0.04%。市凈率遠不如摩根大通、高盛等競爭對手。2015年,這家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在經歷大幅裁員、減薪、更換CEO和延遲股東分紅后,還是虧掉了68億歐元,是該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2015年3月德意志銀行就未能通過美聯儲的壓力測試,被給予嚴厲警告,該行需要繼續增加一級資本以支撐其資本結構。2014年時德銀已經通過募集資金的方式來提高其一級資本率,不斷從央行和投資者手中吸納資金,但最后給出的回報卻微乎其微。
德意志銀行從德國本土銀行轉型成為全球大型投資銀行已有20余年,展開的投資銀行業務中也包括固定收益業務。但是固定收益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越高,銀行的股價越低,包括瑞銀和巴克萊銀行在內的歐洲銀行都在逐漸退出固定收益業務領域,德銀還在堅持保留。由于利率低迷,歐洲經濟也不強勁,銀行很難從客戶手中賺到錢,德銀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在逐季下滑。
德銀常常會收到監管者開出的罰單,尤其是來自美國的。2015年4月,德銀因操縱WIBOR(LIBOR和EURIBOR的總稱)向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繳納了2.27億英鎊的罰款,更由于故意誤導監管機構阻礙調查,罰單金額創下歷史之最。摩根士丹利預計,德銀在2016年還需支付50億美元的罰款。
德意志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數據顯示,其總資產為1.63萬億歐元,總負債為1.57萬億歐元,意味著其凈資產約為600億歐元。問題在于,德銀沒有強大的零售業和信用卡事業。德國零售銀行市場高度分散,大大小小的銀行打壓著零售利潤,德銀的零售業務不強,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小。這樣的狀況更是難以去平衡其風險極高的投資銀行業務。
而意大利的銀行業早在金融危機時就已受到重創。
由于在金融危機前夕進行的收購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意大利國內的第三大銀行西雅那的壞賬近些年越積越多。在2014年10月進行的歐洲銀行業健康狀況評估中,西雅那銀行是狀況最差的銀行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后,意大利銀行業曾大規模向未能及時還款的借貸者滾動借貸,希望等到整體經濟轉暖后,借貸者的經濟狀況也會變好而順利還貸。
然而,在經濟始終沒有穩步上行的情況下,長期以來較為寬松的借貸標準,使得意大利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數量節節攀升。雖然意大利政府已經開始削減銀行不良貸款率,但成效十分有限。意大利最大的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目前市值僅有120億歐元,而其不良貸款卻高達510億歐元。經濟低迷、通縮持續的情況下,信貸需求不振,且意大利銀行的業務多為普通借貸,盈利能力較弱。
意大利曾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里拉貶值促進出口、改善本國經濟,但目前的狀況顯然不可與過去相提并論。加入歐元區的意大利被迫使用統一的歐元和統一的財政政策,難以通過財政政策實施對意大利國內經濟的有效刺激,反而使得財政赤字率和杠桿率不斷飆升。
2015年1月1日起,歐盟正式實施關于銀行和大型投資機構清算問題的單一規則的手冊《銀行復蘇與清算指令》(BRRD),希望以此協調和完善歐盟范圍內銀行危機的處理措施,確保金融和銀行服務的穩定性。
BRRD要求,為避免銀行危機最終使得全體納稅人承受損失,并遏制危機銀行債券交易中的投機性,危機銀行的股東和債券持有人應首先承擔銀行損失的風險,除非在特殊情況下,政府財政不應直接對危機銀行進行救助。英國公投退歐后,意大利借機向歐盟提出400億歐元銀行業救助計劃,對意大利銀行的債務進行重組,但因違反了歐盟2014年提出的一項反救助法案,最終被歐盟駁回。而目前意大利銀行業的整體壞賬水平高,意大利家庭部門持有商業銀行債券占比超過30%,如果按照BRRD的要求,作為債券持有人的銀行承擔風險,這可能會觸發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使意大利銀行業進一步陷入泥沼之中。
相較于已經身處困境的銀行業,意大利的政局更不容樂觀。意大利今年10月將進行關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公投。一旦公投結果確定為否決政治改革法案,現任總理倫齊將會辭任,這對于意大利而言,預示著一個有著極大不確定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