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蕪湖亞夏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與上海最會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增資協議》,本次投資總額為86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6家上市公司投資互聯網保險公司,未來互聯網保險市場的潛力巨大。
亞夏汽車表示,本次增資最會保,將進一步深化雙方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的戰略合作和業務合作。二者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最會保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亞夏汽車可以借互聯網保險拓展利潤來源,實現轉型。
公告還稱,亞夏汽車與最會保一起將“最惠保”平臺作為獨立主體運作上市,同時,“最惠保”若選擇要并購入上市公司,則優選亞夏汽車。
據了解,除了亞夏汽車外,包括銀之杰、京天利、三泰控股、邦訊技術、焦點科技在內的5家上市公司均投資了互聯網保險。
2015年,互聯網保險整體保費規模達到了2234億元,同比增長160.1%,開通互聯網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已超過100家。2015年全年互聯網保費增長率為160.1%,滲透率也從13年的1.7%到14年的4.2%到15年的9.2%。
事實上,對于設立或參股保險公司,上市公司紛紛表示看好保險業前景。據了解,目前在保監會排隊申請牌照的公司近200家。根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年,保監會批準籌建的保險公司不足20家。2016年至今,批準籌建或開業6家,不予批準1家。
去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將保險行業定位為國家支柱產業,并規劃了2020年前促進保險行業發展的政策方向,為行業發展打開了巨大的空間。“新國十條”明確表態支持區域性保險公司建立,給壓抑已久的地方企業找到了掘金保險市場的機遇。首創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吸引產業資本投資保險股權的主要原因有四:其一是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產業資本供給過剩卻缺少高收益的投資渠道,保險行業身處經濟效益較高的金融行業自然受到產業資本青睞;其二是保險公司本身的經營特點確保其可以為控股公司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來源,降低公司融資成本;其三是保險行業目前仍處于上升階段,市場需求不斷提高,相關政策紅利持續落地為保險行業快速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其四是部分投資公司經營業務可以與保險業務產生行業協同效應,介入保險業務有利于其現有業務的良性發展。
相比上市公司設立保險公司的高漲熱情,監管部門的態度卻比較謹慎。此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表示,當前蜂擁而入的社會資本,有一些是跨行業、跨部門流動過來的,對保險市場和行業發展規律有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壽險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年-10年,股東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險當成“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