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發布公告稱,為了做好春節前后流動性管理工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臨時增加春節前后公開市場操作場次,從今日起至2月19日,除了周二、周四常規操作外,其他工作日均可正常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除公開市場操作頻次增加外,央行還就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的質押品范圍和參與機構范圍予以擴大。其中,自今日起,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商業銀行債券被納入公開市場操作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質押品范圍,并增加郵儲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和恒豐銀行等7家銀行作為SLO交易商。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加強公開市場操作的頻率,是為了幫助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的能力。“目前影響春節前后流動性的三大因素(外匯占款、財政存款、春節前后提現需求)更難預測,這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不確定性增加”。
據魯政委介紹,目前“政府支持機構債券”主要是指匯金公司發行的債券,質押品范圍的擴大可以豐富銀行抵押品范圍,彌補抵押品短缺的問題;增加SLO交易商則利于市場流動性的傳遞更加均勻。
央行此公告一出,加深了市場對于近期不會降準的預期。實際上,在近期央行召開的商業銀行流動性座談會上,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就表示,現階段管理市場流動性,一方面要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要關注到流動性太過寬松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形成負面沖擊。降準的政策信號過強,可以用其他工具來替代,以補充流動性。更為重要的是,央行此時選擇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而非降準來對沖春節前后的流動性緊缺,也意在借機培育政策利率、建立利率走廊機制。魯政委稱,研究發現,只有每日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且保持政策利率的穩定,才有利于政策利率向市場中長期利率的有效傳導,并保持中長期利率的穩定,從而有利于寬松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撐。為及時補充春節前的流動性需求,央行近日不斷在公開市場進行大規模逆回購操作,昨日,央行開展2600億元28天期和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自1月5日至今,央行開展共計達1.775萬億元的逆回購。
央行曾表示,根據春節前流動性缺口的構成和期限特點,將加強預調微調,有效滿足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對于短期季節性的現金投放需求,將按歷年做法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對主要金融機構實現全覆蓋,節后到期與現金回籠自然對沖。對于中期流動性需求,人民銀行將通過分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持。
返回21財搜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