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賬率不斷攀升侵蝕銀行業利潤,國內銀行開始與監管機構磋商下調撥備率要求。
彭博援引中國工商銀行上周五電話會議記錄稱,銀行業正在與監管部門磋商當前的壞賬撥備監管規定。
根據當前要求,中國銀行業需要維持的不良貸款撥備率為150%,或總信貸額的2.5%,兩者之中取較高值。工商銀行第三季度的壞賬撥備率為158%。
報道稱,這一比例偏高,不利于中國銀行業提振利潤率,尤其是當前銀行業面臨激烈競爭且國內經濟增速下滑。
彭博援引UOB-Kay Hian分析師Edmond Law稱,“這一監管規定過于保守,隨著中國經濟降溫,放松這一規定很有意義。100%的撥備率就足夠了。”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三季度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凈利潤增速均不足1%,股份制銀行增速多為個位數。在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率明顯攀升的背景下,四大行也面臨不良率上升的潛在壓力。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不良撥備擠壓盈利,銀行業再也不是三年前被溫家寶總理稱為“獲得利潤太容易”的香餑餑,今年興起上市銀行高管離職潮。
今年前三季度,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65%、0.73%、0.57%、0.79%。第三季度中行還出現2009年以來首次凈利潤增長下滑,同比下降1.5%。前三季度股份行的領頭羊招商銀行凈利潤增速5.9%、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的增速分別為7.62%、4.35%,當年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已成過眼煙云,只有平安銀行以13.04%的增速一枝獨秀。
英國《金融時報》稱,銀行的難處是,如果對未來不良貸款的撥備不多,季度盈利可能增長,但如果貸款違約激增,資產負債表的彈性就沒那么大。
比如以上提到的三季度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中行,當季不良貸款撥備就同比大增44%,彭博稱這是該行2006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撥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