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23日表示,受化肥大量使用、農村環保投入不足等影響,堆肥在農村地區日漸稀少,目前我國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已低于50%。
張桃林在此間召開的“2015年國際堆肥會議暨第十屆全國堆肥技術與工程研討會”上表示,堆肥技術是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一項關鍵技術,對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及實現循環農業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上世紀50-70年代我國農村還普遍進行著堆肥,農村的人畜糞污、作物秸稈,甚至鋤下的雜草等有機廢棄物都要進行堆肥并回歸田地。但過去30年來,受化肥大量使用、農村環保投入不足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結構性短缺等影響,堆肥在農村地區日漸稀少,以至目前我國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已低于50%,一些地區土壤有機質下降和肥力衰減等耕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
對于今后如何發揮堆肥技術在實現循環與可持續發展農業中的作用,張桃林表示,需借鑒國際經驗做法,立足我國國情農情,更好地發揮堆肥技術在農業清潔生產,尤其是農業節能減排和低碳農業以及農村環境建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會議是由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堆肥網主辦,是在我國舉辦的首次國際堆肥會議。(記者張煉、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