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武昌的李先生很愛吃火鍋,前幾天,他和朋友一同前往附近的火鍋店就餐時,點了一個麻辣鍋,配上了牛肉、羊肉、土豆、生菜等食物,自認為葷素搭配,吃得健康。
火鍋底料味道鮮辣可口,李先生吃完配菜后還不過癮。趁著底料沸開的“熱乎勁”,又盛了一小碗火鍋湯,一口喝了下去。
可喝下去后,他立即就覺得有些“心都燙到了”,胸部、肚子隨即出現灼熱感。回到家中以后,就開始惡心嘔吐,便來到市三醫院就診。經診斷,李先生患上了化學性腐蝕性食管炎、胃炎。經過抑酸、保護黏膜、抗炎的治療后,李先生終于恢復了。
消化內科韓崢醫生介紹,李先生的這種“胃燙傷”在臨床上有多種原因造成,不慎誤服強酸強堿等物質,都會造成這樣的反應。李先生在涮食火鍋后,辣味物質已經刺激了腸胃擴張,造成了消化道過度充血。隨后,又喝下了成分復雜的、滾燙的火鍋湯料,就使食道黏膜、胃壁蛋白質受損。辣、成分復雜、燙三種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李先生類似“燙傷”的效果。
韓醫生介紹,人的口腔、食道、胃都有不同的耐熱溫度:口腔部分耐熱溫度在65℃ 至70℃;食道黏膜耐熱溫度在45℃至50℃;胃黏膜耐熱溫度在40℃。所以常常會出現入口不燙,卻會把食道、胃“燙傷”的情況。韓醫生說,市民們要防止“胃燙傷”,關鍵還是不要吃又燙又刺激的食品。
那市民們在秋冬季食用燙食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么吃更健康?改掉“趁熱吃”的老習慣,燙食入口時宜溫不宜燙,同時無論是滾燙的還是溫熱的火鍋湯料,都不宜喝,因為火鍋湯料中往往加入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調料,調料間相互作用后產生的化學反應或未可知。還要注意吃辣味燙食時,盡量不飲用白酒,這同樣會產生類似“燙傷”的效果,可佐以白開水或酸奶。
(記者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