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侯潤芳 信娜 實習生 劉思維)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晚間發(fā)布通報稱,截至20日24時,相關工作人員在奧林西路路邊共捕獲白鼠96只,為實驗室常用品系的SD大鼠。通報還稱,檢測結果表明,此批白鼠可以基本排除攜帶或感染主要病原體的可能,也未發(fā)現(xiàn)放射性狀況存在。
96只大白鼠系實驗室常用品系
大鼠屬于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大鼠屬,白色大鼠為野生褐家鼠的變種。值得注意的是,實驗室常用品系為封閉群的Wister 和Sprague dawley(SD)大鼠。
通報稱,奧體西路出現(xiàn)的幾十只白色大鼠,在捕捉時活動自如,但不躲避人,易于捉取,有群居性。經外觀觀察,這些大鼠體重在150-400余克之間,無論雌雄,均頭部狹長,尾長接近身長,初步判斷為SD大鼠品系。
此外,北京市自然環(huán)境中不存在野生大白鼠,初步推測該區(qū)域內出現(xiàn)的大白鼠為人為投放,推測投放時間為19日下午或傍晚。
初步排除生物和放射恐怖事件的可能
另據(jù)通報,有關人員通過對96只大白鼠中的7只活鼠和9只新鮮死鼠采集血液或組織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此事件可初步排除生物和放射恐怖事件或人為傳播烈性傳染病的可能。
檢測人員對鼠與鼠傳疾病病原微生物檢測結果顯示,鼠疫耶爾森氏菌檢測結果、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檢測結果陰性、炭疽桿菌檢測結果陰性以及其他病原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此外,工作人員對所有捕獲鼠進行體表檢查,未檢出蚤、螨等體表寄生蟲,也未在鼠體上發(fā)現(xiàn)放射性污染情況。